兴平:金融“活水”让贫困户脱了贫

陕西农村报 2019-10-21 10:07 大字

焦鹏刚

“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改变了我的生活、成了我的救命钱,真是雪中送炭啊!”家住兴平市丰仪镇水道口村的贫困群众刘康感叹道。

刘康今年34岁,腿脚不方便。为了自立自强,他先是选择了外出打工,又回乡创业。他养过兔、种过菜。后来,他在舅舅帮助下,流转了30亩土地,先后试种秦薯5号、小香薯、紫薯等农作物。从此,一心扑在种植红薯上。

2017年12月,刘康想尝试通过开网店销售自己的农副产品,但哪来发展资金?他想到了兴平市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在镇村帮助下很快拿到了5万元贷款,解决了刘康燃眉之急。

“5万元贴息贷款解决了我的大问题,现在我的种植业不但有了起色,还开了网店,成立了兴平市绿康源农业专业合作社,让我的农副产品不愁销售,预计今年能收入7万元。”刘康欣喜地说,他的合作社还吸纳30多户群众种植红薯。

“刚开始我试着贷了一年,并按时还款,银行说我信誉好,明确表示可以继续支持我。”刘康的生活变迁,让贫困群众感受到满满的金融获得感。正如刘康所说:“能过上好日子,是金融‘活水’让我脱了贫。”

据了解,兴平市认真执行扶贫小额信贷“5321”政策,坚持聚焦责任抓保障、尽锐出战抓落实、强化督查抓质量,着力促进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致富增收,为脱贫攻坚注入“活水”。

该市建立市级“双包双沉”领导包抓制、分管领导负责制,推动贷款发放、风险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等“四支队伍”的作用,配合镇办、放款银行做好贷款发放和风险防控,确保扶贫小额信贷稳定助推脱贫攻坚。

由金融办、镇村、放款银行定期开展“5321”政策宣传,逐村走访、上门服务,对符合条件、发展特色产业的贫困户逐一摸排、落实政策;9月新增扶贫小额信贷70万元,解决了20户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难题;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办欣农贷、果贷通、惠农e贷等产品,多渠道解决广大群众和企业贷款难题。定期开展风险预警通报,最大程度降低逾期风险。

兴平市坚持把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在贫困的穷根上,组织金融办、扶贫局、各镇办、人行兴平支行深入放款银行和镇村一线,对贷款精准投放、助力产业发展、贷后监测及应贷尽贷等情况不定期抽检,确保了扶贫小额信贷“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有效果”;以构建“勤致富、守信用”良好环境为目标,督促镇办、放款银行加大诚信教育、信用村建设,引导贫困群众将扶贫贷款有效使用,着力助推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中山门街道 爱心蔬菜传递真情

本报讯(记者杨旭)近日,中山门街道万达社区在了解到兴平市周村存在包菜滞销情况之后,联合陕西省江西商会主动联系村民认购...

兴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