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兴平美丽乡村建设增强群众幸福感

西北信息报 2017-11-30 10:12 大字

本报讯(记者 符备战 通讯员 许建岗)冬月的兴平,寒意渐袭,但各村却处处呈现出这样的场景:一条条道路笔直洁净,一个个广场笑声连连,一座座农家院落干净整洁,一排排绿化树木齐排站立,草绿花香的美景随处可见,“精神食粮”的美味沁人心脾……。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曲曲和谐的“乐章”,无不彰显着该市群众生活的惬意。

要“颜值”:美丽的乡村并不比城里差

针对农村环境卫生死角多、易复发的顽疾,各镇办坚持把整治“脏乱差”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基础设施、绿化亮化和环境卫生全面改造提升,做大做强大美乡村文章。为防止“清洁乡村”建设活动“一阵风”,该市建章立制,按照“六个不放过”的推进要求,逐步实现了农村环境整治由“一阵风”到“制度化、长效化”的转变。

截止目前,该市已拿出5415万元对镇村“三大建设”进行奖补。现在,一镇一特色、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向我们徐徐展开。

要“气质”: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灵魂

“乡村的美不能‘光顾面子、不管里子\’,不仅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让群众呆的舒服,住的开心。”这是该市领导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数次提到的观点。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市把丰富多彩的孝道文化、历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风民俗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建设特点,彰显汉风唐韵的独特魅力。

子孝村,作为全国仅有的在二十四孝中占据两项的村庄,在孝道文化主题公园内,不仅植入了“二十四孝”、汉风唐韵·人文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而且在每年村上古会上,开展好媳妇、好公婆评选,让那些婆媳关系不和谐的人们看到榜样;西吴办朱槽村以发扬本村传统文化为主旨,着力打造出包含有村史延续等内容的历史文化广场,让人们在体验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不忘历史。

要“财富”:农民坐在家里就能把钱挣

俗话说:口袋有粮,心里不慌。在让群众住的干净,呆的舒心的同时,如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就显得十分重要?“大力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实现富民强村。”该市领导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三变”改革、脱贫攻坚等关系群众收入的事项整体推进,各镇街道积极响应,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品质的原则,做大做强农业发展板块。东城街道、庄头镇的兴渭大道产业发展迅猛;西城街道油用牡丹、桑镇中药材种植规模庞大;丰仪金果樱桃、赵村镇小田家专业合作社和西吴街道北马食用菌生产基地成为全市三变改革的亮点。这些产业的发展,在让群众看到致富前景的同时,更让群众获得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闻推荐

兴平卫生干部走村入户送健康

“大爷大妈,我们给你们送药箱来了!”初冬时节,兴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组织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爱心药箱解民忧”活动,为全市1397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送去爱心小药箱。今年以来,兴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兴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