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点点滴滴的关怀 点亮残障人家庭生活希望

西安晚报 2017-08-01 05:21 大字

扶贫干部郭社库买来图书,教陈亚倩读唐诗。

秦汉新城三位干部帮助的南位镇南位村三户贫困家庭,都有个显著特点,家家都有残障人,与他们交流沟通有困难,帮扶起来难度就更大,但这三名干部硬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从生活上点点滴滴的关怀入手,打开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心结,使三个家庭的人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脱贫致富路上没有掉队。

南位村地处南位镇中心街区,生产生活条件便利,全村仅有三户贫困户。陈上县家三口人,妻子精神残疾,儿子多年前患上糖尿病,每天要打4次胰岛素,一直蜗居家里不愿出门,是个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陈对县家里也是三口人,陈对县本人有听力障碍,语言表达不清,妻子患小儿麻痹,7岁的女儿陈亚倩正上小学一年级。60岁的陈争位是个聋哑人,妻子、儿子智障,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家里财务均由亲属代管。

面对这样三户特殊的贫困户,接到帮扶任务的秦汉新城保障房建设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郭社库和工程部部长杨成刚、南位镇副镇长闫小科,每人对口帮扶一户,他们没有单打一去干,而是发挥集体智慧,三人组成一个小组,各自发挥特长,研究每户的帮扶办法。

从生活细节入手

拉近与贫困户的感情

5月31日,秦汉新城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一结束,郭社库就开车来到贫困户陈争位家,看到其妻蓬头垢面、不知打理自己卫生,就动员其四嫂带着上街洗澡、理发,得知其不会蒸馍,又动员侄媳帮助教老人发面、蒸馍。怕他的动员没有起到效果,第二次去时,专门带上自己的媳妇,去帮助这家人蒸馍。

到陈对县家,他特意给正上小学的陈亚倩带上新书包和新衣裳,看到孩子的家庭作业无人批改,就联系学校,由老师单独批改。后来再去时,还给从未吃过肯德基的陈亚倩带上肯德基和面包,陈对县的残疾妻子见到他们就高兴地拉着女儿,让叫“伯伯、叔叔”,以前见人老是害羞、躲着不愿见人的孩子,现在性格越来越开朗了。

从帮急救困入手

改善居住条件

陈争位家厨房的一堵墙倒塌了,房顶上胡乱搭着捡来的破旧石棉瓦、玻璃钢瓦,院子低洼潮湿,没有西墙,家里没电灯。郭社库、闫小科、杨成刚一商量,动员辖区施工企业献爱心,先给陈争位家重建了一间13平方米的厨房,将院子平整打上混凝土,用新砖砌上西墙,房子粉刷一新,从街道引来电线,进户线及房间线走得整整齐齐。7月25日,记者采访时,看到陈争位家旧貌换新颜,完全不是贫困户模样,陈争位与妻子满脸都是笑容。

陈上县的儿子因为糖尿病久治不愈,其妻要强患上精神病,一直拒绝同村人进自己家,连扶贫干部都不让进。郭社库他们第一次去时,就遭遇了如此待遇。虽然其家房子盖得还不错,但年久失修漏雨,郭社库就联系一家企业,同样给其房屋加盖了一层彩钢瓦,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儿子糖尿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他们立即联系医院,住院治疗花费5000元,按照政策给报销4500元。

从产业扶贫入手

最终达到脱贫致富

因为残障,产业扶贫项目选择相较他人难度大。在甄选产业项目时,先要解决这三个家庭的收入问题。

扶贫小组通过工作,首先为陈对县联系了村里保洁员岗位,每月600元工资,加上残疾人补贴,解决了一家三口的吃饭问题。又为其女儿争取到了一年1000元的贫困补助,还给村里一家超市存入500元,如陈亚倩有学习生活上的需要,随去随取。

陈上县的妻子患上精神病,很大一部分是精神压力大导致,扶贫组将其儿子与陈争位的儿子一同安排在秦汉新城项目工地上,每人每月2200元工资。目前的工程要干到年底结束,该项目完工后再安排到其他工程上,确保其家庭收入不减。看到儿子每天准时上下班,陈上县妻子的病情也有了好转,以前拒绝他人进入其家,现在扶贫工作人员进出都没障碍。记者采访当天,一行十几人来到她家,她不但面露喜色,还拿凳子让大家坐。郭社库高兴地说,他之前十六次到她家,从未见过她像今天这么高兴,他分析,是儿子有工作的事改变了她。

针对这三户的具体情况,扶贫组三人决定,养羊加种植苗木花卉,使这三个家庭最终脱贫致富。目前,他们正在帮助其流转土地,将承包地连片以利种植。

陈争位的邻居张艳艳对记者说,陈争位家现在面貌大不一样了,陈争位虽然不会说话,但整天见人笑嘻嘻,双手举着大拇指,夸扶贫好,夸生活好。文/图记者于忠虎

新闻推荐

兴平科技艺术节 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6月13日,兴平市中小学生科技艺术节在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开幕。全市各中小学校长、科技辅导老师、中小学部分学生20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当天的活动共分为科技手工制作、科技绘画、书法艺术、航...

兴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