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苍松“撑起”教育蓝天 “三香”育人抒写教育情怀
校长李国栋介绍校史三棵苍松已成为张家岗小学的“骄傲”
杨陵区张家岗小学有着85年的建校历史。走进该校大门,“润德楼”“翰墨楼”“博雅楼”与主教学楼错落有序排列,彰显出学校书香气息。虽与目前一些新建校园不能相较,但院内三株挺拔的苍松却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据该校副校长徐娟丽介绍,这三棵松树1985年由该校校友亲手种植,至今已有35年。老校友每次回母校拜访,都会在这三棵松树下拍照留念,在他们心目中,三棵苍松是这所学校的灵魂,它支撑着张家岗小学一直挺拔向上的教育“蓝天”。12月2日,记者来到杨陵区张家岗小学,采访这所老牌名校的成长发展轨迹。在校长李国栋的引领下,来到该校校史馆。谈到学校的发展史,李国栋如数家珍般讲起了学校一路艰辛走来的历史。
85年长河犹如“昨夜星辰”
张家岗小学系著名爱国人士于右任先生于1935年创建,其前身为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小学校,后增设附中。
1935年5月1日,由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小筹备处主任王玉堂举行奠基典礼,宣告正式成立。1935年2月小学开学后,有春秋季班,先后占用附设高级职业学校两间教室,以后学生逢年有所增加,校舍也不断扩充。
1941年学校增设初中班,即为初中完小部,一直到1954年撤消初中部,随即校名改为“西北农学院员工子弟小学”。
1955年8月4日,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9月10日武功县正式接收西农员工子弟小学,并更名为“武功县张家岗小学”,移交后由武功县文教局主管。在此之前均由西农校本部领导。
1958年10月,兴平、武功、扶风三县合并为兴平县,县人民委员会设立文教卫生部,张小更名为“兴平县张家岗小学”,隶属兴平县文教卫生部领导。
1961年9月,移交武功县文教局主管,又更名为“武功县张家岗小学”。
1983年10月,杨陵区成立,学校更名为杨陵区张家岗小学,由杨陵区文教局(现更名为杨陵区教育局)主管至今。
85年来,杨陵区张家岗小学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毕业的学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和留学海外者,更是灿若星辰。
红色基因彰显“立德树人”理念
该校副校长张昌利介绍:张家岗小学创建初期,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地处农村,有十几孔窑洞,地方比较隐蔽。1937年,西农地下党成立以后,上级党组织常派地下交通人员来联系,在敌人统治十分严密的情况下,为避开敌人的监视,当时还在西农上学的黄绪森、黄荣弟等地下党员以复习功课为名,在学校的土窑洞内多次召开秘密会议,学校成为西农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
1948年,西农地下党负责人梁得柱到学校任教,西农党支部随之迁入校内。他们利用课堂内外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宣传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和党的各项政策,给学生介绍进步书籍。当年,不少学生在党员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参加了革命工作,成为骨干,作出了贡献。直到现在,还不断有学生给当年的老师写信表示感谢。
“三香”育人理念抒写教育情怀
张昌利介绍道,多年来,学校着力“三香”校园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注重以优美的校园环境感染人,以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人,充分体现了学校科学严谨的治校方略。2008年,学校文化建设以“五学六在”为主题,努力营造育人氛围,实现“校风、学风、教风”的转变,荣获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2013年学校积极打造“品香、墨香、书香”为主题的“三香”校园建设。低年级主要以“品香”塑造为主,墙体文化以《弟子规》《三字经》内容为主,突出行为规范为主的养成教育;中年级以“墨香”为主题,以规范书写传承祖国优秀文化为目的,墙体文化以历代和杨陵本土书法家作品为主,集中体现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及华夏书法的博大精深;高年级以形成渊博知识、塑造儒雅人格为目的,以名家名作阅读赏析、读书方法为主要内容,突出“阅读快乐”的墙体文化。
社团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该校副校长徐娟丽向记者介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校就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1988年以后,学校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不断扩充组建兴趣小组,到1995年4月,共成立12个兴趣小组,定时间、定地点,有专人辅导。兴趣小组有器乐、舞蹈、书画、写作等。兴趣小组活动,开发了智力,培养了特长,丰富了师生的生活。2009年,学校被命名为杨凌示范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分站后,更是如鱼得水,延续原来兴趣小组,成立了舞蹈、合唱、电子琴、绘画、剪纸、航模、机器人、软笔书法、硬笔书法、演讲与主持、鼓号、足球等社团,每年有近乎三成学生参加了社团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也使学校、学生在各类大赛中屡获殊荣。
多年来,学校领导充分挖掘艺术教育的潜力,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和方向,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2009年,学校艺术教育蓬勃发展之际,杨凌示范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分站成立并挂牌,学校被示范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设为张家岗小学分站。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学校组织了书法、绘画、舞蹈队、电脑、电子琴、声乐、播音与主持等兴趣队,聘请相应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竞赛等。
“阳光教育”喜结丰硕成果
徐娟丽向记者介绍说:张家岗小学是一所市、县重点小学,就像杨陵区教育局领导说的,要把张小这面“旗帜”一直树立起来。学校重视发挥教研组作用,分高、中、低年级三个组,以老带新,互帮互学,教师实行集体备课。这一时期学校出现了一批骨干教师,1992年在阅读教学中提倡百花齐放,不拘一格,探讨不同的教法,逐步形成各自特色。
多年的教研教改活动,提高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一批教师脱颖而出。上世纪90年代,以张小侠、吴小莉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中老年教师则逐渐向研究型发展。一些老师的论文、教案发表在省市级刊物上。有多篇学生的作文分别刊登在《提前读写报》《小学生语数》《作文指导》等报纸刊物上,华小平、田静、杨利利、淡新团等分别获辅导奖。2000年,吴小莉老师被省政府命名为“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张小侠老师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
2010年以来,以柴阿莉、狄玲、徐娟丽为代表的年青一代更是后来居上。2012年7月柴阿莉、徐娟丽获省级教学能手,柴阿莉更是被确定为陕西省学科带头人;2013年7月党仙玲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2014年5月张宝雄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
走出张家岗小学,三位校长对该校发展史和现代教育的创新理念一直在记者的脑海里回味着。85年的历史长河,85年的教育情怀,85年的立德树人理念,85年一代又一代张小人的奉献,这,才是一所学校一直前行的原动力。走出校门的刹那间,随着初冬的阵阵微风,身后的那三棵松树像是在和记者招手再见……
文/图本报记者孟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红)为了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近...
武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