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充发现“三苏”后裔 其祖是陕西武功的苏武兄弟
近日,四川省西充县鸣龙镇苏氏家族完成古“苏氏宗祠”的初步修缮工程。记者从重修的苏氏《族谱》中发现,当地苏姓是“唐宋八大家”中“三苏”(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一支后裔的集中族居地。而“三苏”是汉代苏武兄弟的后人,苏武兄弟老家就在陕西武功。
古匾记载“三苏”后裔迁居西充史实
苏氏宗祠位于四川省西充县鸣龙镇宫子山村,从该祠房屋脊梁“大清光绪六年庚辰”记载表明,苏氏宗祠建成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祠堂呈三合院结构形式,保存有堂屋一间和左右耳房、左右偏房、左右侧房各一间共七间房屋;其所属清代铭匾幸存,匾正面为“眉山一脉”四个大字,铭文完整,其记载“我祖三苏,昔居成都眉州,自宋由元及明,迁居川北白马铺鹁鹄嘴李桑坝;远祖凤山公后裔嘉祯子仕英孙正还偕胞弟正权、正元、正林,自圣朝康熙二十二年卜居於西乡万张沟,至今传十一世矣,而合族建祠于兹。恐代远年湮,数典忘祖,特竖匾额,以溯其本源云”。
该祠修缮前堂屋外有镂空雕垂花柱装饰,房梁上的文字记载内容显示其为苏氏家族祠堂。2017年6月,苏氏家族在对祠堂进行修缮过程中进一步发现堂屋内脊梁、托梁上存有家族分为四房共计166人的姓名、族人分居地和迁居地等文字记载,从而更加确定该建筑是苏氏家族祠堂的地位。
时任西充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何凡曾带着文物鉴定组到鸣龙镇宫子山村进行实地考证,鉴定组成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陈铁军认为,从苏氏祠堂的建筑构造、材质和苏氏祠堂牌匾来看应为清代建筑。何凡认为,苏氏宗祠毁损严重但牌匾保存较好,上面记载有苏轼后裔迁居当地的历史,是“三苏”后裔迁居于此很好的历史实物佐证。著名“苏学”专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舒大刚认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父子闻名天下,成为不少历史学家长期研究的对象,上述发现使历史学界关于“三苏”四川无后人的争议得以定论,为进一步证实“三苏”后裔归蜀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文献资料。
“三苏”是苏武兄弟后人
据鸣龙苏氏后裔、鸣龙苏氏宗亲会筹备工作负责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苏克和介绍,舒大刚教授对祠堂相关资料和图片进行鉴别后认为,西充县发现的苏氏祠堂牌匾与“三苏”故里眉山市发掘文物中记载苏轼嫡孙苏符晚年归蜀形成了历史连贯并提供了佐证。苏符后裔所题写的祖籍牌匾表明,当地苏姓为苏轼后裔的真实性极高。
“‘三苏\’和陕西也有着联系,按照苏洵写的苏氏族谱,‘苏氏之先出于高阳……至汉兴,而苏氏始徙入秦。或曰高祖徙天下豪杰以实关中,而苏氏迁焉。其后曰建,家于长安杜陵。武帝时,为将以击匈奴,有功封平陵侯。其后世遂家于其封。建生三子:长曰嘉,次曰武,次曰贤。\’武就是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的苏武。”苏克和教授介绍说,“按照苏洵写的族谱,‘三苏\’应是苏嘉的后代;而按照苏学专家颜中其的观点,三苏是苏武的后代。苏建居于长安,而葬于武功。其后代遂家其所封,是为武功人。从此以后,苏氏子孙都尊崇武功,以名其籍;所有苏氏子孙,都称出自武功,武功成为苏氏的总派系。所以苏武的老家在陕西武功,苏武墓园也在武功。不管‘三苏\’是苏嘉的后代,还是苏武的后代,都和陕西有关。目前,各种苏姓宗亲联谊活动表明,国内外近七百万苏姓后裔多奉西汉平陵侯苏建为始祖,以陕西武功为其祖籍地。因此武功苏氏在苏姓起源和变迁中具有特殊地位。”
苏克和介绍,为传承“三苏”家族历史文化,在组织重修苏氏《族谱》的基础上,鸣龙镇苏氏家族开展宗族祠堂维修工作,民间自筹18万余元资金将残破不堪的古苏氏祠堂主体按照文物保护“修旧如旧”原则进行初步修缮。
延伸阅读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是我国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在四川眉山市一直保留着“三苏祠”,建立了“三苏祠博物馆”;2018年1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授予“三苏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荣誉证书。
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刘军伟记者张文平文/图“现在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讲卫生的意识也提高了,都不乱扔垃圾了。”2月20日,武功县苏武大道南仁村村口,张继林正将一箱箱的垃圾倒进垃圾集装箱里。71岁的张继林是武功县普集镇...
武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