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经济社会发展交出“精彩答卷”

咸阳日报 2022-02-10 08:46 大字

本报讯(刘佳 记者 陈飞)2021年,三原县紧紧围绕“增量提质、高点开局”主题主线,紧扣“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稳工业、扩投资、促消费、保民生、优环境,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年生产总值完成236.09亿元,同比增长11.8%,位居全市第一;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14%、13.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5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投资动能加速蓄积。深入实施“万项万亿”增资行动,坚持“月开工、季观摩、季点评”,严格落实“三包三促”责任制和“五个一”包抓机制,达利二期、路大路等30个项目建成投产,78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的101%,全市重点项目观摩位居第三。积极推行项目策划包装竞赛制度,策划包装入库项目190个,总投资76.19亿元,争取各类上级补助资金2.98亿元,项目策划数量和总投资量均居全市前列。成立8个县级领导牵头的招商工作组、组建4个招商分局定点驻外招商,成功招引周郡记、吉宏包装等项目66个,实现到位资金63.29亿元,为全年任务的126.58%,招商引资工作获全市一等奖。

产业规模日趋壮大。推动惠企减负政策精准直达,新增减税降费1.36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575.8亿元。扎实开展“四个一”纾困帮扶行动,县级领导、包抓部门主动上门解决问题,发放帮扶贷款9500万元,11户停减产企业实现正增长。发挥5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作用,争取省市各类奖补资金2527万元,全力支持企业扩能技改,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0户。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加速推进,“一区三园”完成整合,全县高新技术企业31家,三原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20个、全省首个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之一。

乡村振兴有序推进。该县投入7473万元实施了235个衔接项目,打造“吨粮田”、“万元果”、畜牧业转型升级、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示范点各15个,132个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完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7个,“吨半田”小麦创全省小面积单产新纪录。列支5000万元有序推进4镇20村示范点建设,陵前镇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拿出1000万元集中开展了农村“三堆六乱”专项整治行动,全县141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全部实行市场化运营,全市农村“三堆六乱”整治工作现场会在该县召开,“三原模式”被全市推广,农村“厕所革命”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高度认可。

宜居环境稳步提升。坚持把城镇化建设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投资1.3亿元新建改建7条城市道路,园区一路完成改造提升,创新大道北段、明林路中段建成通车,创新三路、高新四路、龙桥大街、规划一路西段完成投资任务的75%。投资1.68亿元的南郊中学口袋公园、西郊便民市场、城隍庙广场南停车场、清河磨盘路等一批便民设施顺利建成,升等改造背街小巷30条,中行、斗口试验站老旧小区完成改造任务,中铁一局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建设。整合资金600万元开展关中环线路域环境专项治理行动,取缔违规汽修店78家、拆除乱搭乱建210处、补栽补植绿化苗木4万余株,有效解决了路域环境突出问题。

民生福祉普惠共享。严防死守阻击疫情,最短时间完成三轮全员核酸检测137万份,累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61万剂次,实现了“零输入”“零感染”。积极应对天灾汛情,组织91户181人转移避险,开挖疏通排水渠60余公里,帮助群众抢收抢种2500余亩,群众无一人因灾伤亡。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县医院门诊楼、市中医院住院楼有序建设,医保经办服务做法入选全国优秀典型案例。深入开展稳就业精准帮扶行动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新增城镇就业3992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暖冬行动”惠及更多群众。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全覆盖,文峰小学、南郊中学10号教学楼投入使用,全县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6%。 (B)(12)

新闻推荐

“不打烊”的派出所 凑不齐的团圆饭

本报记者沈广睿春节期间,当大家都沉浸在与家人的团圆与喜庆中时,有一些人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守护着“大家”的团圆平...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