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家人却没有血缘关系 姐姐照顾患病弟弟无怨无悔
在三原县鲁桥镇,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收养来的女儿,数年如一日照顾养父和先天智障的弟弟,养父去世后,她继续照顾“傻弟弟”,演绎了一场跨越血缘关系的“姐弟情深”。这个女儿名叫惠艳玲,她用自己的善行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人间大爱,获评“感动三原”道德模范人物,她的家庭也被评为“咸阳市五好家庭”“三秦最美家庭”。
被收养的女孩,在疼爱中长大
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天,还在襁褓中的惠艳玲,被三原县鲁桥镇一户姓惠的人家收养。在新家庭里,奶奶、养父、养母对这个小女孩十分宠爱。
惠艳玲初中毕业后,回到生产队劳动,当时她身材娇小,每天收工回家都精疲力尽,一句话也懒得说。养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后来,三原县棉织厂招工,惠艳玲抓住机会进了工厂。养父送她去上班时说:“进了厂要听师傅的教导,不能怕吃苦、怕受累!和工友、姐妹们要搞好团结,好好学习技术,堂堂正正做人”。这一席话,惠艳玲记了一辈子。
时间一晃,惠艳玲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她的养母和慈祥可亲的奶奶,在几年间也相继离世。
20世纪80年代,惠艳玲的养父再婚,与继母组成了新的家庭。继母一进家门,就利用自己所学的医疗知识,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给这个新家庭注入了活力。家庭收入提升,生活质量改善。1982年,继母与养父喜添贵子,惠刚(化名)呱呱落地,让一家人很高兴。
弟弟出生患有罕见疾病
但是,好景不长,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继母发现儿子惠刚发育有些异常,去医院检查:惠刚患有罕见的基因变异疾病——唐氏综合征。
继母与养父开始了漫漫的寻医路,期盼着奇迹会发生。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积蓄也消耗殆尽。
此后不久,惠艳玲的继养母又患上了糖尿病,长期的奔波、劳累、营养缺乏,打垮了这个刚强的女人,使得她带着牵挂和忧郁离开了这个世界,惠家剩下了一个孤独的老汉和一个十几岁大的呆傻儿子。
面对这样的境况,惠艳玲不得不挑起抚养、赡养的重担。于是在三原县城与鲁桥镇之间,经常能看到,要么是惠艳玲,要么是艳玲的丈夫或者女儿,急匆匆地往返,给一老一小送来温热的饭菜,取走换下来的衣服……
最初几年真的很艰难,惠艳玲夫妇还没有到退休年龄,工厂的效益差,收入微薄,侍奉老人、照料弟弟,日子过得紧巴巴。2015年深冬,养父一病不起,惠艳玲侍奉汤药在侧,形影不离。养父临终前,放心不下儿子。惠艳玲跪在床前对养父说:“爸你放心,从今往后,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不能让惠刚饿肚子。”说完又重重地磕了三个头,父亲才安心地去了。
回报养育之恩
她精心呵护病弟
惠刚出生于1982年,其智力只相当于三岁儿童的水平,且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轻微的脑梗等,照料起来很不容易。
养父去世之后,在村委会协助下,惠艳玲为弟弟办理了“五保户”、医报等,唯有日常护理成了大难题。别看惠刚的食量与三四十岁的人相当,但其心肺功能甚至不如七十岁的老人,先天性心脏病一发作就可能会要命。
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惠艳玲的丈夫担当起照顾惠刚的重担,一照顾就是三年多时间。一天,惠艳玲的丈夫突发疾病,一旁的惠刚痴痴看着,却不会求救,致其因病不治身亡。
惠艳玲因此事深受打击,听说附近乡镇有一个托管机构,可以收容惠刚这样的病友,就约上村委会主任等人,办理相关手续。
岂料才过了三个月,那边电话就打了过来,说惠刚很烦躁、很暴躁,吵着闹着要回姐姐家。无奈之下,惠艳玲又和村主任把惠刚接到了自己家里。从2018年至今,姐弟两个一直在一起。
惠艳玲说,照看惠刚既要把他当成个孩子,又得把他当成个老人。天气有变,立刻得给添加衣服;平时还得服用党参、黄芩、生脉剂等滋补品;给他讲道理没用,要用好吃的才能让他听话。
朋友对惠艳玲说:“我看你前世就像欠人家的,要不然惠刚跟你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你何苦要折磨自己?”
惠艳玲说:“当年,养父母疼我,爱我,把我抚养成人,这是人间大爱。孝侍父母、呵护病弟,是我的本分。我只有把人间大爱传承下去,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觉得很满足,也觉得很幸福!”
惠艳玲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2018年,惠艳玲获评第三届“感动三原”道德模范人物;2019年,获评咸阳市五好家庭;2020年,被推选为“三秦最美家庭”标兵。华商报记者 杨宁
新闻推荐
本报讯(商斌记者宋超)近日,记者从三原县教育局获悉,今年该县重点对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