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141个行政村全部达到清洁乡村标准

咸阳日报 2020-12-23 08:17 大字

本报讯(记者 袁森)近年来,三原县始终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每年拿出3000万元,全力支持村庄清洁行动、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村容村貌大提升。截至目前,该县141个行政村全部达到清洁乡村标准,累计建成美丽宜居“三档村”36个。

村庄清洁行动方面,严格对标“八清一改"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净美三原”村庄清洁行动,同时,将清洁行动与疫情防控、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用足用活政策措施,实现“环境改善——农民增收——环境持续改善”良性循环。

农村厕所革命方面,制定了《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方案》《农村改厕奖补政策》等文件,按照“八个一”改厕流程,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全力推动改厕工作。目前,共拨付各类奖补资金1400余万元,33个村完成了整村推进任务,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3917座。

农村垃圾治理方面,对106处农村生活垃圾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了集中整治,及时划定了管控范围,明确管理责任,做好后续管理,防止问题反弹。建立健全了村级卫生保洁制度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采取“三包”“五包”、巷道责任人等方法,保障农村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

农村污水治理方面,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多方筹措资金,稳步推进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共有农村污水建站村11个,累计建站13个。完成农村污水治理村庄46个,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垃圾分类方面,投资300万元,在城关街道办麦刘村、新兴镇焦寅村建成垃圾中转站2座、垃圾回收站2个、垃圾银行兑换点2个、高效智能堆肥房2座、配备厨余垃圾回收车11辆、相关人员15人,辐射带动周边3000多户群众的日常生活垃圾实行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逐步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投资1500万元对陂西、独李、城关等清河以南的6个镇(办、中心)进行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营,剩余乡镇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开展垃圾外包。投资1000万元对8条县乡村主干道路进行了绿化美化和改道提升。(B)(10)

新闻推荐

三原紧盯市场需求 加快推进电商发展

“我们的芝麻酱、香油、擀面皮等产品仅在‘双11’当天销售额就达到20多万元。”三原兴邦油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安说,“电子...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