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68年前手写上万字教改方案

三秦都市报 2019-09-28 02:50 大字

时隔68年后,再次看到父亲手写的这份学校教育改革方案,71岁的冯钢心里仍是沉甸甸的。

方案写于1951年1月,共15页,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1万余字,工工整整,其真知灼见极具时代意义和参考价值。9年后,43岁的父亲因病去世。这一年,冯钢12岁。此后,不管走到哪里,冯钢都将这份方案悉心保存、带在身边。

冯钢出身于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辈一代中,有7人从事教育工作,他的父亲冯树铎曾担任西安25中校长,母亲丁仲兰曾在三原县中王堡小学任教34年。

冯钢说,父亲虽然当校长,但是在对待子女的事情上从来不搞特殊化,“25中是百年名校,他在这里当校长,为了避嫌,让我的大哥上了41中。”退休前,冯钢是西安交大医学部的教授,老伴也是交大的老师,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冯钢对于“教育”二字,有着深刻的看法。

68年来,这份教改方案陪伴着冯钢的后半生,成为弥足珍贵的家风家教传承。记者看到,在这份方案中,冯树铎用几何图形、数字排列形式等方式,用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深入细致的调研实践分析了学校的教育问题,让人看了一目了然。

冯钢的儿媳妇屈阿敏在西安交大一附院工作,今年她利用工作之余,对爷爷的这份教改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梳理了中国教育70年间的重大事件、观念嬗变,完成了对教改方案的全面解读,写成学术论文发表。

本报记者宋雨

新闻推荐

三原检察院切实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

本报讯(袁建)近年来,咸阳市三原县检察院驻所检察干警经常性深入在押人员学习、生产、生活场所,引导管教民警实行人性化管理,切...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