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利:公益之路为爱同行

各界导报 2019-07-30 01:14 大字

□记者 李彦伶

“慈善精神,为爱永存;公益之路,你我同程。我是三原人,我爱我的家乡!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是三原县慈善协会办公室主任周国利的慈善情怀。

自2006年三原县慈善协会成立至今,周国利一直担任着协会办公室主任一职。13年来,他全力投身于慈善事业,在身患疾病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积极为慈善事业发展鼓与呼,在当地传为佳话。

探索慈善新模式

协会成立之初,面对资金来源不足、经费困难的现状,周国利提出了充分发挥自身造血功能,变“输血”为“造血”的慈善新思路,以此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2010年,三原县慈善协会积极宣传“百善孝为先”的社会理念,需要印刷《孝经》。周国利全身心投入到资料整理工作中,先后印刷了3000册线装本《孝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此举成为三原县慈善协会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慈善事业的新模式。

面对慈善经费紧张的现状,如何拓宽经费来源,让周国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2年,他将自己20余年收集的于右任书法影像资料无偿捐赠给协会,经过整理、编辑出版了《于右任先生墨品》线装本,其中共收录于右任先生书法作品300余幅。面对人员、资金紧张等困难,周国利主动担当,从2012年2月到10月,历时9个月。在没有差费、补助和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周国利两次前往河北省,先后60余天吃住在印刷厂,直至书籍出版。《于右任先生墨品》先后三次印刷4500余册,备受华人华侨和国内书法院校、团体及书法爱好者青睐,远销海内外,也成为于右任故乡、书法之乡——三原县一个响亮的名片。该书先后为县慈善协会创收216.7万余元,为协会正常运转、开展公益活动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这种慈善商业化运行模式,是在新形势下如何改变靠单一募捐形式,发展慈善事业的一种新的尝试和有益探索,其影响力、创新性得到了省、市慈善机构领导的高度赞赏。

为慈善积极奔走

如何为孩子们读书创造良好的环境,一直以来备受周国利关注。周国利积极联系爱心企业为三原县捐建教学楼。他不惧严寒酷暑,深入场地落实项目、视察施工、察看进展情况,最终促使三所教学楼顺利落成,受益群众达1.5万人。

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三原县慈善协会在当地安乐中心小学筹建了“为了明天、关爱儿童”留守儿童之家项目。从项目跟进、现场勘查施工到建立心理辅导室、阅览室、电脑学习室、手工活动室等,周国利全程参与。该项目的建成,让孩子们和远在外地的父母能够定期视频交流,辅导老师也能及时为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弥补了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造成的心理缺失,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14年以来,三原县政协为改变当地四十里原坡地区的贫困面貌,在当地徐木乡永合五组因地制宜投资建设了200亩林地,种植了花椒、核桃、樱桃、石楠等果木和观赏植物1.3万余株,打造了四十里原坡综合实验基地和慈善协会志愿者活动基地,在挂果见效后还林于民、造福于民。从项目建设之初,周国利就担任林场场长,从建设初期到果树成荫,三年奔波于两地,每次往返60余公里,有时甚至每天要往返两次;在荒山野地,饿了常啃点干粮,渴了喝点冷水。从树木栽植到管理,经常能看到周国利忙碌的身影,当地村民都非常熟悉这位长年辛勤劳作的白发老头,这个年过半百的慈善人。

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位忘我投身慈善工作的人,其实是一位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病人。2006年,周国利因为心梗做了第一次心脏支架手术,随后又进行了3次手术,搭了4个心脏支架,两次住院做了血管球囊扩张术。据医生讲,因周国利血管堵塞的部位特殊,已不能再做支架手术了。然而,他始终放不下热爱的慈善事业,一旦有活动开展,他又忘我地投入其中了。

新闻推荐

三原围绕生态抓环保 全力打好“四大保卫战”

本报讯(解花荣吕蔷)今年以来,三原县坚持把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大气污染强化督查反馈问题作为重点,全力打好蓝天、碧水、...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