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的美食与正气 □吴树民
为古城黄桂稠酒店题字
1921年清明节,于右任回乡祭祖。途经西安,应邀出席西安东关长乐坊徐仁福开设的徐记稠酒店庆典。这酒店有由3000多年前商周时期的“醪糟”演变而来的黄桂稠酒。众人询问此酒来历,于右任微微一笑,缓缓作答:“当年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吟咏‘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所饮的酒,和‘贵妃醉酒’中贵妃所饮的酒,都是没有加浆的‘撇醅’稠酒。”徐记稠酒店的稠酒汁稠似乳,色白如玉,入口绵甜清香、酒味浓郁醇厚,饮后口齿留香。于右任饮后为之倾倒,连声称赞,即兴挥毫书写了“徐家黄桂稠酒店”。徐家将于右任的题字制成牌匾,高悬于店门之上,声誉大增。
太湖之滨吟诗改菜名
在江苏省太湖之滨、灵山下的吴县木渎镇,有一家著名的“石家饭店”。店里的十大名菜中,有一道菜叫“鲃肺汤”。此菜原名“斑肝汤”,系采用太湖特产斑鱼的肝,辅以火腿片、香菇、笋片等,用鸡清汤烧制而成。
1927年,于右任偕夫人游太湖赏桂。归途中,在“石家饭店”品尝了“斑肝汤”,于右任先生即兴题诗:“老桂花开天下香,香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对鲃肺汤三字,有人分析,于右任是陕西人,对“吴侬软语”听不真切,故误听而误写了。不过,由于他的书法颇负盛名,加之诗也写得有韵味,“鲃肺汤”反而取代了“斑肝汤”而流传至今。
南京酒楼巧计救弱女
1930年11月,于右任在南京出席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这次会上,主席团五成员之一的于右任被推选为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
一日,于右任与朋友邵力子到南京贡院东街的大集成酒楼小聚。那天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十八九岁的扬州姑娘。只见那姑娘眼圈红红的,像是刚刚哭过,脸上也满是愁容和悲戚,于右任感到纳闷,便低声问道:“姑娘,你有啥难事?”姑娘低头不语。邵力子恳切地说:“有啥难事,尽可以对于院长说,他会为你排忧解难的。”姑娘这才“哇”地哭出了声,诉说了实情:“我自幼失去双亲,由兄嫂抚养成人,兄嫂在南京升州路开一家理发店。我十七岁那年,兄长托人在大集成酒楼给我谋了个女招待的差事。因我长得还有几分姿色,前些天被瞻园路宪兵司令部的侦缉处长一眼看中,执意要纳我为妾。我一个黄花闺女,怎么能嫁给他?这位处长便请奎光阁茶社的老板王国宏出面找大集成酒楼老板说媒。我的兄长极力反对,但是,见利忘义的嫂子却私下包揽了这门婚事,收了定礼。现在,这位侦缉处长就要来迎亲了,我已经没有活路了,想一死,心又不甘……”于右任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当即叫大集成酒楼老板把王国宏找来。趁大集成酒楼老板去找王国宏的时候,于右任低声和邵力子商量:“那个侦缉处长不会善罢甘休,你看下一步棋怎么走为妥?”邵力子略一沉吟,说:“我有一计,你干脆认这姑娘做义女吧!”于右任略略一愣,手捋长须说:“看来只能用此下策了!”
待王国宏一到,于右任就话里有话地说:“奎光阁茶社的大老板,怎么也做起大媒人啦?”王国宏看是于右任院长,便点头哈腰地说:“小的不敢,这都是侦缉处长要小的效劳。我一个开茶馆的得罪不起啊!”于右任厉声道:“得罪不起?这强占民女之罪,你担当得起吗?你问过姑娘同意吗?”接着,于右任又反问:“如果把你的姐妹或女儿嫁给一个比她大30多岁的老头子,你愿意吗?”王国宏擦了一把额头的冷汗,回答道:“小的,当然、当然不愿意!”于右任开导说:“那好,中国有两句老话,一句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叫‘解铃还须系铃人’,请你去把这门亲事退了!”王国宏刚要走,邵力子喊道:“站住!今天于院长要认这姑娘做义女,就请王老板给张罗一下吧!”王国宏一听,不禁魂飞魄散。
王国宏奉于右任之命退掉了婚事,侦缉处长恼羞成怒,但碍于于右任已认义女的事实,也不敢造次。
把核桃烧饼引进三原
1942年,于右任入蜀途中,在陕南宁强县城品尝了著名的王家核桃烧饼。清朝时此饼曾为皇家贡品,该饼是以面粉、核桃为主料,配以油、盐等辅料烤烙而成,酥脆油香、回味悠长,且营养丰富,于右任食后赞不绝口。后来他又把这核桃烧饼引入故乡三原,人们略加改进,逐渐发展为核桃薄脆,至今热销。
重庆暑天吃瓜吟妙对
抗战期间,于右任住在山城重庆。一天,他和郭沫若共同邀约当时的复旦大学校长吴南轩,到北温泉议事。当时正值暑天,行进途中,大家口渴难耐。吴南轩欲购西瓜解渴。而才思敏捷的于右任触景生情,他笑着对郭、吴二人道:“适才得一下联,请二位作对。”联曰:“游北温泉,吃西瓜,吴南轩作东。”此联可谓信手拈来,现场取景,自然天成,看似随意,其实甚为难对,联中嵌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郭、吴沉思良久都没对上,于右任也感到确实难对,于是暂且放下,开始议正事。
议事完毕,于右任、郭沫若乘公共汽车返回重庆。车上,他们虽然谈笑风生,但仍念念不忘对联之事。当汽车抵达上清寺时,售票员说:“到上清寺的乘客,请在这里下车。”售票员一连说了两遍,仍在思考对联的于右任一听,忽然来了灵感,他对郭沫若说:“有了,有了,上联有了!‘到上清寺,请下车,于右任朝左。’”郭沫若听后,连声称赞:“对得好,对得好,‘上下左右’对‘东南西北’,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郭沫若也要朝左啊!”二人哈哈大笑,原来于右任就住在上清寺的左边。
用餐推崇百姓食品
于右任先生每次回三原,都要进“明德亭”品尝地方风味菜点,并请张荣为其操厨办理。
三原县“明德亭”菜馆,在民国时已有盛名。创办者张荣(1885—1940年)家居三原东关的转灯巷。清光绪年间,师从三原东关渠岸、人称“雷结子”(说话结巴)的名厨,主工红案。1919年,张荣创办“明德亭”菜馆。1920年,店里承包三原师范学校的师生伙食,生意有了起色。1928年“明德亭”由转灯巷迁至盐店街。张荣为人忠厚仁义,1929年,关中遭遇年馑,张荣每天做两锅稀饭或杂菜汤饭,摆在饭馆门外赈济灾民。年馑刚过,虎烈拉(霍乱)又在三原流行猖獗,病死者甚多。张荣将自家的20多棵大杨树做成棺材,施舍给无力葬埋亲人的灾民。荒年终于过去了,“明德亭”张荣的人品德行,也使其生意日渐兴隆。于右任对张荣十分敬重,爱屋及乌,“明德亭”菜馆便成了于右任在家乡用餐的首选之地。
于右任先生不事铺张,特别喜欢品尝“明德亭”以应时鲜菜烹制而成的、物美价廉的普通百姓食品。每每食之,赞不绝口。一次餐后,兴趣盎然的于右任应邀为该店挥写了“名厨师张荣”条幅及“明德亭”招牌。而张荣则以五尺长、手腕粗的五根芝麻糖筒回赠。于右任和乡亲们见状,无不捧腹大笑。三原县“明德亭”大酒店的门楣上,至今依然悬挂着于右任题字的大牌匾。
希望学子们学成回报家乡
1947年夏,陕西师专第一届学生毕业,有关部门组织他们到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东南各省观摩学习。到达南京后,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闻讯,特意邀请全体师生到他的寓所做客,并招呼大家聚餐。当日,于右任先生并没有用南京当地的特色菜肴招待大家,而是在大院之内、花坛四周,摆满了众多的小吃:有凉粉、酿皮、凉面、扯面、醪糟、元宵、甑糕、烧饼、腊汁肉等,全是家乡陕西的各种风味小吃,诸色纷呈,香气扑鼻。其间,于右任先生一再告诉师生不要拘束、任意自助就餐。那天,师生们情绪高涨,欢声笑语不断。当然,大家也更明白于右任先生的苦心:希望他们学成报国,服务家乡。
新闻推荐
喝酒开车出事故 找人顶包被识破警方:疑犯涉嫌保险诈骗罪被刑拘
本报讯(记者冯旋)和朋友相聚把酒言欢,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开车来的。酒足饭饱后,双眼迷离的陈某执意驾车回家。谁知,半路上发...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