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化、树理想”—— 实现贫困家庭的教育“突围”
■记者康乔娜
扶贫的真正难点、痛点,在于扶志、扶精神。今年以来,西安市扶贫工作不仅注重物质“输血”,更强化文化“造血”。通过“送文化、树理想”,以文化为先导推动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变革,从而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不断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文化扶贫、文化脱贫的“西安路径”。
贫困孩子上学全免费
教育方面“不差钱”
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文化扶贫的一个侧重点是教育扶贫,今年以来,西安市阎良区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城乡孩子接受同等的优质教育。
前些年,阎良区武屯镇房村的贫困户李朋的家庭条件还算过得去,可自从一对双胞胎女儿出生后,家庭压力骤然增大。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李朋的这对双胞胎女儿今年7岁,自出生后就被检查出患有不同程度的脑瘫,并伴有肢体障碍,大女儿李雨静在别人的搀扶下,能够站立行走,小女儿李雨涵病情稍重,无法独立行走。
“眼看着孩子们到了入学年龄,不仅她们特别想去学校念书,我们做父母的也希望她们能够在能力范围内学习知识。”去年,李朋曾前往武屯镇中心小学咨询孩子上学的事,因两个孩子未到入学年龄,校方建议再等一年。今年夏天,校方主动上门询问两个孩子的情况,并帮助李朋一家办理入学手续。李朋告诉记者,当学校了解到家里的特殊情况后,对两个孩子的学费、书本费和午餐费等一切费用全部免除,两个孩子上学相当于一分钱都没花。
10月10日,记者来到阎良区武屯镇中心小学,在该校一年级的一个班级中,见到了正在课堂上听讲的两个小朋友以及李朋的爱人孙桂英。据了解,鉴于孩子的特殊情况,孙桂英全天陪护着两个孩子,早晚骑着三轮车载着孩子上下学,白天就跟着她们一起上课。记者透过窗户看到,两个孩子在课堂上跟其他同学一样,拿着课本听老师讲课,孙桂英坐在两个孩子的课桌之间,照顾孩子的同时也在认真听讲。
随着一阵下课音乐,中午放学了,其他孩子们一窝蜂涌向食堂去吃午餐时,孙桂英也起身准备去食堂打饭。因为两个女儿行动不便,一家人便在教室用餐。在叮嘱两个女儿安静等她回来后,孙桂英便去食堂打饭了。趁这间隙,记者来到两个孩子身边,跟她们打招呼。见到陌生人,两个孩子稍微有些害羞,但熟悉了之后,也会撒娇、开玩笑,显得十分可爱。
全方位帮扶
把“精准”贯穿解困脱困全过程
武屯镇中心小学教师薛凤凤是两个孩子的“一对一”陪护老师,她告诉记者,李雨静自尊心很强,因为没上幼儿园,导致学习进度比其他孩子慢,上次语文考试没考好,还哭了。但数学学得很好,也特别喜欢朗诵。“不许说啦!”一听老师提起语文考试没考好的事,小姑娘不乐意了,嘟着嘴不让别人提起此事。
“数学题,三四道,一排等号像小桥。做对了,走过桥,做错了,过不了。想一想,算一算,快快乐乐过了桥。”采访现场,李雨静还为记者朗诵了新学的课文——《过桥》,小姑娘朗诵得十分流利。很快,孙桂英也将两个孩子的午饭端了过来,李雨静拿着筷子自己开始吃饭,而孙桂英在一边喂李雨涵吃饭。
“老大喜欢上学,第一天上完课回家特别高兴。在学习能力上,老二稍微差一些。我想着先陪她们上几年学,等老大能够自理的时候,就让她一个人上学。”孙桂英说。
“李朋一家的情况比较特殊,虽然是贫困户,但这一家人很有志气,想方设法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据阎良区扶贫办工作人员冯水玲介绍,过去,李朋在咸阳市三原县开过校车、出租车,如今,他想要重操旧业在阎良区搞运输。目前,已经贷款买了车。
记者采访得知,李朋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过去孙桂英做裁缝每个月还能干点零活,现在得照顾孩子分身乏术,两人不仅供养着75岁的老父亲,每年还得给两个孩子进行康复治疗,每年一个疗程,为期3个月,光是这笔花费就得6万元。
“过去这钱就是自己家里出,压力很大,现在政策好了,在医疗保障方面确保贫困人口实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个人当年实际医疗费用不超过3000元。”孙桂英表示,这项政策让家里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许多!
当天下午,李朋家的帮扶干部赵荣刚巧也带着给两个孩子买的学习用品来探望她们,拿着崭新的文具,李雨静甜甜地说:“谢谢阿姨!”赵荣告诉记者,这一家人情况比较特殊,需要帮扶的事项也很多,涉及教育、创业、健康等多方面。目前,已经帮助他们家申请了临时救助;从阎良区卫计局申请合疗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这项申请已经落实到位;还从阎良区残联申请到了两辆儿童轮椅。
补足文化钙
多措并举开辟教育“扶贫通道”
在“送文化、树理想”扶贫过程中,阎良区的帮扶理念是:“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是根本的扶贫之策。”于是,阎良区不仅为区内残疾孩子提供“一对一”辅导、开展“送教上门”等活动外,还针对贫困家庭开放多项扶贫活动。
薛凤凤告诉记者,“一对一”帮扶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学习帮扶,主要利用课间帮她们辅导拼音,规范书写;二是生活帮扶,协助孩子妈妈带孩子上厕所、上下学;三是心理辅导,因为两个孩子没上过幼儿园,一下子面对这么多同学,有些放不开,通过谈心,帮助孩子融入集体。
“我们去了以后,会把学校的课本也带过来,给孩子教授学校知识,并布置一些跟课业相关的小任务,让他们学以致用。通过‘一对一\’零距离沟通,拉近学校跟家庭之间的距离。”据薛凤凤介绍,“送教上门”主要针对残疾孩子,每周一次,上课时间至少半小时,让到不了学校的孩子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
此外,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上学,阎良区开展了“爱心助学包”活动,每个学生一个大爱心助学包(总金额5000元),分为25个小包,一个小包价值200元;每位爱心人士或爱心企业可以认领小包。旨在集结社会各界力量,帮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为了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解决贫困留守儿童心理关爱缺少、感情寄托缺乏、物质条件短缺等现实问题,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多关爱。自去年起,阎良区连续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旨在围绕精准救助、精准帮扶,充分发挥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的职能作用,开展公益扶贫、青春扶贫,有针对性地为贫困留守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办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团组织的关心送到困难青少年的心坎上。
产业扶贫主要解决“富口袋”问题,改变的是农村的“面子”,文化扶贫主要解决“富脑袋”问题,使农村的“里子”也悄然发生变化。如今,通过“送文化、树理想”活动的逐步深入,“补足文化钙,穷帽有力甩”的意识在阎良区已逐步深入人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魏建军今年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合并长达8天,虽然陕西大部分地区阴雨连绵,气温下降,出行受到一定影响,但广大游客出游热情仍十分高涨,陕西省旅游市场丰富多样,异常火热。据统计,1-8日,陕西省共接待境...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