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桥村大棚里的欢声笑语

咸阳日报 2021-02-01 08:36 大字

本报记者 袁森

深冬腊月,天寒地冻。而乾县临平镇三桥村村民王兵练心里却暖暖的。他最近有个习惯,每天六点起床,竖起耳朵听窗外轻卡车声,这是天还没亮就来收菜的客商开着车进村的声音。等到天亮后,他用三轮摩托车拉着提前摘好的黄瓜到客商车前过秤、收钱。

“我家种植的黄瓜品相好,客商竞相收购。”1月30日,说起自己种植的黄瓜,今年46岁的王兵练激动地说。王兵练是三桥村大棚种植能手,他自己自建1座大棚,又在村集体承包新式大棚一座,每年大棚就能收入几万元。

像王兵练一样,村民袁养侠这几年也靠大棚脱了贫。袁养侠家以前主要以务农为主。她和丈夫除了负担全家的日常,还要照顾残疾的弟弟。村上建了集体大棚后,她和丈夫就承包了一座。

蔬菜大棚里,袁养侠正在和丈夫娴熟地为西红柿打尖、摘花。“棚里的西红柿开年就能卖了。”袁养侠笑盈盈告诉记者:“现在这座大棚可是全家的‘靠山’,家里的开销就靠它了。”

三桥村为了提高群众收入,依托群众传统大棚种植基础,探索大棚蔬菜新式种植模式,帮助群众提高产能增加收入。2020年,三桥村以“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种植新式大棚蔬菜,全村流转整平土地21亩,投资100万元共建新式自动化温室蔬菜大棚4座、配套打水井2眼,帮助像王兵练、袁养侠等这些承包户成为村上的大棚种植大户、致富能手。2020年,全村68户贫困户享受村集体经济分红24000元。目前,大棚蔬菜已逐渐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现在全村大棚蔬菜种植在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下已发展到大棚42座。

三桥村党支部书记王勇告诉记者:“三桥村自动化蔬菜大棚的建成运营,既解决了村上没有支柱产业发展的难题,又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也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基础。下一步,村上将继续发展蔬菜大棚,带动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增加收入。”

据了解,临平镇始终坚持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实施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探索产业基地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统筹协调扶贫、财政、农业等方面资金建成了陕西宏霖双矮苹果种植园、周家河千亩花椒园、武兴村青储饲料库、三桥村自动化蔬菜大棚基地等一批村级集体经济自建产业项目,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模式日趋完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村级“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理念逐步树立,农民收入稳步提升。(G)②

新闻推荐

省联社咸阳审计中心计划在3年内指导乾县联社 向乾县提供不少于50亿元的融资服务

本报咸阳讯(王军峰记者李小刚)1月21日上午,省联社咸阳审计中心与乾县人民政府签署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