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别惟生死,难忘是弟兄 “关西夫子”杨焕然的故乡情和手足情

咸阳日报 2020-07-01 07:29 大字

陈竹凤

“诗亡又已久,雅道不复陈。人人握和璧,燕石谁当分。关中杨夫子,高诲世所闻。十年河水篇,四海付斯文。斯文有定在,桓生知子云。古来知已难,万里犹比邻。千人国中和,要非心所亲。东楚西南秦,望君劳我神。相逢不得语,别去徒殷勤。白云不可赠,相思秋复春。”这首《赠答杨焕然》的作者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元好问是宋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这首《赠答杨焕然》收在元好问的《元遗山先生全集》中,是元好问写给其挚友杨焕然的,全诗称赞杨焕然的道德和文章,也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中的“关中杨夫子”即杨奂(1186-1255年),据《元史·杨奂传》记载,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今乾县)人。金朝末年杨奂考进士落榜,于是作万言策,指摘当时的弊政,后返乡教授学生。

1238年,朝廷在各道选拔人才,杨焕然获得诗赋、策论两项第一,受到中书令耶律楚材赏识,耶律楚材推荐他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康访使。杨焕然到河南后,巡视河南辖境以内,亲自询问盐务每月赋税多少、难易情况。有人以增加盐税进言,杨焕然考虑到河南经过战乱灾荒不久,百姓所剩无几,反而减去原税额的四分之一。不过一个月,政通人和,百姓称赞。杨焕然在任十年后,向燕京的行台请求退休。后来,朝廷召他参议京兆宣抚司的事务,杨奂多次上书请求告老回乡。杨焕然晚年病重期间,处理后事就像平时办事一样,举杯大笑而去世,享年七十岁。谥文宪。

杨焕然博览群书,长于记忆,作文章务必去除陈词滥调,以因袭古人为耻辱。他不经营产业,家中财产不足十金,却喜好周济他人的急难。见人小善,立即称赞,大力宣扬;见人小过,必竭力劝阻,而不顾忌被怨恨。杨焕然著作有《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流传于世。

杨焕然生逢战乱,历经兵戈离乱之苦,在外作官多年,常常牵挂故乡和亲人。在河南任上的一年春天,他看到洛水,遥想故乡五陵原上花香袭人的明媚春光,写下了《未归》诗:“渭水遥通洛,函关近隔秦。百年垂老日,千里未归身。梦寐嫌为客,妻孥不讳贫。一官无可恋,花气五陵春。”对故乡的思念在风雨之夜更加强烈,这一点在《夜雨》一诗中得到集中表现:“关河隔千里,笔砚寄余生。老觉乡心重,闲知世念轻。微风摇竹影,细雨簌檐声。落魄缘何事,吾今不用名。”

杨焕然与兄弟情谊深厚,每逢佳节倍加思念。在《至日》诗中,他写道:“忆初年少在南梁,兄弟欢游久未忘。春色共倾花底酒,雨声常对竹边床。怒鲸一夕掀洪浪,断雁何时续旧行。辜负乱来同被约,尺书不到十年强。”在冬至这天,他怀念与兄弟年少时在故乡度过的欢愉时光,那时候,他们春天一起饮酒赏花,下雨时,庭院角落的一丛竹林更加青翠,他们坐在廊檐下欣赏雨中清景。在异地为官的一个夜晚,天降大雨,杨焕然怀念兄弟,感觉自己像失群的孤雁。在这离乱的时代,什么时候才能兄弟相聚,共享大被同眠的天伦之乐?他的弟弟杨灿然先于他而去世,杨焕然痛失手足,每每想起,悲不自胜,写下了《青峰寺哭灿然弟》:“长别惟生死,难忘是弟兄。但吾今到处,想汝昔曾行。乡社三年阻,兵戈一梦惊。青山风雨夜,此去更伤情。”至今读来,令人感动。(B)(13)

新闻推荐

乾县举办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培训会

本报讯(郝文刚)6月11日,乾县举办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培训会,邀请《陕西日报》和《华商报》记者,对全县新闻工作者、通讯员和...

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