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美食叫驴蹄子面
○高铭昱
生在一个所到之处皆有美食的国度,令人叹为观止的不仅有种类繁多的美味佳肴,而且每道都有一个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的名字,使人一听便直抵心扉,难以忘记。在这众多的食品名称中,有些是以动物命名的,其实也许它们与这些动物风马牛不相及,比如狗不理包子、红烧狮子头等等,但人们却觉得这名称恰如其分、自然和谐。
驴是乡间最常见的牲畜,与人类关系密切,于是有些食品名称便与驴搭上了关系,尽人皆知的一是驴打滚,再者是驴蹄子面。驴打滚,是北京及天津等地的传统小吃,因其最后一道制作工序是撒黄豆面,犹如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得名“驴打滚”。而驴蹄子面则是地道的陕西面食。
驴蹄子面又称懒人面,因为它的制作方法极为简单,不像臊子面、刀削面、拉面那样需要一定的功夫和技巧,即使是不擅长面食制作的生手,看上一遍也能学会。据说这种面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忙季节。忙累了一天的农民来不及做饭,于是匆匆和面,切成薄片,下入锅中,煮熟后放上辣子泼上热油,浇入陈醋即成。这种面吃起来筋道过瘾、非常耐饥。久而久之,这种省事省力的面食做法便流传开来,并有人给起了个神气十足的名字——驴蹄子面。
在陕西乾县,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驴蹄子面的问世与建乾陵有关。当年,武则天选择现今乾县县城北的梁山作为墓地,随即开始大兴土木,直至唐高宗李治临终时仍未建造完毕。为了赶工期,工匠们夜以继日,无暇做饭,于是用玉米面加水和硬后直接用刀切成面片,煮熟即食。因其口感筋道、形似驴蹄子,就被称作驴蹄子面。据说到了乾县,游过武则天墓,吃过当地著名的豆腐脑,另外必须要做的事也就是尝尝这驴蹄子面了。
驴蹄子面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说应该有误,但此说法也绝非完全没有道理,那时驴蹄子面在乡间确实极为盛行。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我还记得当时父母整天忙于出工,甚至晚上还要加班,家里就我们几个年幼的孩子。母亲来去匆匆,做饭要图快捷,只有吃驴蹄子面。那时生活困难,吃的是玉米面片,也没有如今那花样繁多的臊子,就这我们已经非常满足,说吃驴蹄子比吃搅团好多了,因为搅团不耐饥,人们称其为“哄上坡”,还是驴蹄子面吃了顶事!
如今驴蹄子面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美食。该面现在都是用精麦粉制作,臊子则更为讲究。吃面时,先泼辣面,待油泼辣子的香味窜了出来,再加臊子。臊子一般是三样,一是肉臊子,二是西红柿豆腐,三是韭菜炒鸡蛋。油泼辣子的香混合着炒韭菜或肉臊子的味,令人顿时涎水直流、胃口大开!端起大老碗,尝一尝这筋道爽滑的面食,一股豪气油然而生!这时你会领悟,这面不仅形如驴蹄子,其耐嚼的口感也像驴身上的倔劲一样,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秦人的坚韧与剽悍。这时你会明白,吃驴蹄子面,何止是在品一种味道,分明还是在感受秦人的朴实、豪爽与大气。
新闻推荐
本报讯(邹军超)乾县卫生健康局按照2020年健康扶贫“巩固版”工作计划,在4月份全面实施贫困人口大体检大筛查活动,让贫困人口...
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