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一双巧手为面团赋予生命
王军在制作面塑□魏丹丹文/图
“做面塑手法很重要!”12月2日,在西安市雁塔区电子正街,只见王军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各色面团在他的手中几经捏、搓、揉、压,再用小竹签点、刻、划,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面塑便出现了。
在王军的手中,普通的面团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幻化成花草鱼虫、走兽飞禽,以及历史人物、卡通人物等各种神态逼真的面塑。
◆细致观察作品逼真
“我的面塑手艺是跟祖父学的。”面塑,俗称“捏面人”, 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民间传统艺术。王军是陕西乾县人,祖籍山东。王军家世代靠种田维持生计,他的祖父王孝青是一位面塑艺人,
因家中人口众多,为贴补家用,王孝青闲时就制作好面塑,背着箱子走街串巷售卖,当时年仅五岁的王军就跟在祖父后面帮忙。在王军的记忆中,每到庙会、春节、元宵节时生意就特别好。
1979年,15岁的王军还在读初中,由于兄弟姐妹多,家中经济困难,作为长兄的他就辍学跟着祖父学习面塑。王军先从制作小猫、小猪、玫瑰花等最简单的面塑学起,他学得很认真,很快就学会了面塑的基础手法,并逐渐掌握了捏面塑的技术。
为了让面塑“活”起来,王军经常会在街头小巷细心观察玫瑰花的花瓣、小鸟的羽毛、老人的皱纹等,这些细微之处,他都记在心里,运用到面塑的制作中,让作品更加形象逼真。
◆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面塑要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王军跟祖父学的面塑主要以面粉为原料,这种面塑易裂、易干、易蚀,存放时间较短,效果不好。王军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方法,将面粉和糯米粉以6:4的比例调和,并加入了防腐剂。为增加面团的柔韧性,他还加入了橡皮泥。
“现在很多人对面塑的要求更具观赏性,更多人想要的是可供摆放的工艺品。”王军说,这样的转变对面塑的制作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塑要更加生动,形态也要更加丰富。
王军不断提高面塑技艺,尝试创作新的动画形象。现在,王军特别喜欢陪外孙看动画书、动画片、电影,了解时下最新的动画人物,寻找创作灵感。蜘蛛侠、哆啦A梦、奥特曼、愤怒的小鸟、小猪佩奇……只要小孩子们能够想到的动画人物,王军都能够做出来。同时,王军还不忘对传统名著里的动画人物形态进行创新和加工,力求让名著里的动画人物越来越生动形象,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面塑作品深得孩子们的喜欢。
◆尽心尽力传承技艺
简单的面塑作品,王军10分钟左右就可完成,难度较大的面塑,一般需要2天左右。娴熟的手艺、活灵活现的面塑让王军小有名气,2012年,他被认定为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我希望面塑技艺不仅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能够打开市场、适应市场的需求。”为了使“面塑”技艺能传承下去,近年来,王军走进西安市、渭南市的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等地,为学生们上课,传授手艺。“制作面塑动手又动脑,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因而很受欢迎。”
“手艺传承需要时间,更需要靠年轻一代。”王军的女儿今年26岁,正在学习面塑手艺。去年,还有一位深圳的小伙子专门到西安拜师,和王军学习手艺。“只要有人愿意学,我都会义务教授。我尽我所能,能付出多少就付出多少,希望这门手艺一直传承下去。”王军说。
新闻推荐
陕西地电承办第二届全国“地电杯”大赛 300多名地电工匠展风采
11月19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指导,中国能源研究会城乡电力(农电)发展中心主办,陕西地电承办的全国地方电力企业第二届“地电杯”...
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