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甲耀兜鍪
彩绘贴金甲马骑兵俑高36厘米1971年陕西省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刘芃文/图
甲马骑兵俑,马身披具装,骑者面庞稚气未脱,却英姿勃发。他头戴兜鍪,身穿铠甲,脚穿黑靴,左手握缰,右手似执兵器。骑手的甲胄和战马的具装均贴饰金箔。
中国古代骑兵在春秋战国时期走上历史舞台,其标志事件就是广为人知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从这一时期开始,骑兵逐渐成为一个拥有强大战斗力的独立兵种。秦汉时期是骑兵的成长壮大期,尤其是到了汉武帝时期,著名将领卫青和霍去病将骑兵的作战威力发挥到了最大。他们率领当时最强大的精锐骑兵军团多次出击匈奴,其中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的一次战役中,汉王朝集中了十万骑兵,加上随军的“私负从马”共达十四万匹。最终汉军获得全胜,使得雄踞漠北达百年之久的匈奴全线崩溃。位于咸阳的汉景帝阳陵陪葬坑、杨家湾汉代从葬坑以及徐州汉墓中数量庞大的骑兵军阵,就是西汉时期骑兵备受重视的实例。但这一时期骑兵身上的具装和马具都不够完善,大量骑兵是不披铠甲的。
“射人先射马”,骑兵丧失了战马,就难以进行有效的战斗了,因此有必要对战马施加防护装备。在汉代只有皮革制成的“当胸”,到了十六国时期,骑兵铠甲和马具开始逐渐完备,和马镫几乎同时出现的还有防护战马的“具装”铠。骑兵的铠甲和战马的护甲合称为“甲骑具装”。《宋史·仪卫志》中记载:“甲骑,人铠也;具装,马铠也。”这些都是古代重装骑兵的防护具装。一直到隋代,“甲骑具装”在军队中都处于绝对垄断的核心地位。这是因为重装骑兵在进攻中锐不可当,对敌军具有强大的震慑作用。当时铠甲的质料有皮革制成的,也有钢铁锻制的,一般是人铠和马具装配套,人披皮甲,马具装也用皮质;人披铁铠,马具装也用铁制,而且颜色也是一致的。人和马都披上了铠甲,增强了保护自己的能力,提高了战斗力。尤其是对付那些没有铠甲的步兵,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取得胜利。
但“甲骑具装”到了唐代就在骑兵实战中渐渐失去了它的垄断地位,这跟隋末唐初的战争发展形势有关。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善于使用轻骑突击以取得战争主动权的统帅,著名的“昭陵六骏”就反映了唐初的战争实况。这些栩栩如生的骏马,马具刻画得很完备,但都没有披具装。尤其是“飒露紫”还有丘行恭为它拔箭的场景,可见当时甲骑具装在军队中的作用已经日益衰落。此时,人、马都披铠甲的重装骑兵虽然还保留在军队之中,但多是作为皇室贵族的仪仗护卫,人铠和马甲上也多贴金以显得更加英勇神武。唐代诗人在描述戍边和军队时,喜欢用黄金甲来形容骑兵的威武英姿,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就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句子,马戴的《关山曲》也有“金甲耀兜鍪,黄云拂紫骝”的描写,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懿德太子墓出土的甲马俑具装,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联串起来成为一体,向我们展现了唐代皇家仪仗队“甲骑具装”的具体形式,也使我们看到了唐代战马具装的真实一面。
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