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警神探手中有了“破案神器”

咸阳日报 2018-10-12 08:48 大字

本报记者郭燕

改革开放以来,咸阳市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期间,一代代公安人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安全的铜墙铁壁,保护了咸阳的平安。从“八三黄”到“藏青蓝”,从简陋的办公楼到设备先进的现代化警务指挥大厅,变革依旧在继续,但“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初心从未改变。在咸阳公安战线上有这样一群“老兵”,他们参加公安工作30余年,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在他们眼中警务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从本期起,开设《警营四十年》栏目,为您见证公安人惩恶扬善、守护一方的文明变迁。(F)(2)

原市公安局刑警科科长陈景峰,24岁就当警察了,36年一直干的就是刑警直到光荣退休。杜备战,1986年从陕西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20岁的他被分配到市公安局刑侦科工作,这一干就是24年,从一个毛头小伙直到业务骨干又到科室领导。陈景峰、杜备战,两个时代的老刑警以参与者的身份见证了四十年来公安刑事工作日新月异的飞速变化。

办案工具先进做到事半功倍

陈景峰,1962年在乾县公安局工作,被分配到治安股。1976年1月13日调至市革委会政法组治安科工作。一年后,政法组成为咸阳地区公安处,即现在的市公安局。陈景峰回忆,“当时办案交通条件差,仅凭两条腿。后来慢慢有了自行车,有了幸福牌摩托车。到1984年,他胜任市公安局刑侦科科长那年,才有了第一辆现场侦查车。”

以前的办案标配就是自行车、公文包、钢笔、记事本、黑白胶卷相机,骑个自行车去远点的地方一去就是几天,笔录要手写记录,没有复印机,碰到团伙案件笔录还要摘抄,辨认照片需要用黑白胶卷相机拍了之后去冲印,现在交通工具变成了汽车,电脑复印机彩色打印机样样俱全,以前的活几个人要干几天,现在一个年轻小伙子不用一天就干完了,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科技手段提升办案效率高

陈景峰说以前破案靠的是和老百姓的关系,用的都是调查访问、摸底排查等传统侦查手段,线索都是老百姓提供的,都是挨家挨户问出来的。

当时主要是偷盗案件,哪家自行车丢了,谁家丢了一口袋粮食,谁家架子车丢失。当然也有大案件,但比较少。老陈回忆,1962年就发生过一起大案件。犯罪嫌疑人因为借村子出纳钱还不上而心生歹念,将出纳郑某某杀害在沟道边。当时民警办案就紧紧依靠群众,先后召开群众大会,自愿分组讨论。犯罪嫌疑人脸上明显有被人抓伤的伤疤,大家心生疑虑,没有人愿意和他分为一组。最后通过突击审查,寻找目击证人,并从案犯家中红薯地窖内搜出受害人的血衣,找到其作案工具——镰刀,案件告破。

杜备战介绍,1992年,刑侦科升格为刑警大队,各个分县局也全部成立了刑警队。1999年成立了集办案、科研、鉴定于一身的刑警支队,设立9个部门,成为副县级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高速发展。杜备战说:“以前我们要抓一个犯罪嫌疑人,必须进行大量的摸排、走访,搞得刑警们太辛苦。有些案件即便做了大量的工作,也破不了。这几年我们真的感觉不一样了,有时候足不出户,通过在办公室上网比对,就可以抓到犯罪嫌疑人,信息化建设为我们装上了科技这只‘隐形的翅膀\’,大大提高了破案效率。”

办案理念转变讲求证据办成铁案

在谈到办案理念时,杜备战说以前办案都比较重视嫌疑人“开口”,也就是重视口供,现在更重视形成证据链条。最近几年,杜备战也办理过几起零口供定罪案件,他说现在执法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证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把案件办成铁案,在审讯之前就要搜集好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后,即使没有口供也是可以定案的。

岁月如梭,改革开放改变的是公安民警的技术装备和办案手段,不变的是每一位公安民警的敬业精神和守护人民的决心。(F)(2)

新闻推荐

乾县残联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助器具

本报讯(韩龙)近日,乾县残联在城关卫生院举办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免费发放仪式。此次活动,为乾县394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67种...

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