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扬的使命

西安日报 2018-03-12 00:00 大字

独自逍遥董扬自得其乐董扬

○冰儿

世上有一种人,天生就是带着一种使命来的,书画篆刻家董扬便是这样一位有着使命感的人。

近5年来一直主持骊山印社工作的他,默默地在践行着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人们看好的不光是先生高古、雄浑、脱俗的画风,古穆、大气、内敛的印风,儒雅、率真、霸气的书风,更主要的是先生在业内有着极好的为人、口碑和超脱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多年坚守着寂寞,用自己手中画笔、刻刀不断研习古人,临古、入古而出古,从而形成自己一套独特艺术语言和艺术思想,影响着这一代代年轻的后备有生力量。

董扬先生是我多年敬重的一位老大哥,为人大气、豪爽、睿智、博学,多才多艺而又不事张扬。已过花甲之年的他给人感觉永远是那么的时尚、青春,充满着激情、活力和斗志。

数年前的一个下午,经画家刘星先生引荐认识,可谓一见如故,如今我们可以说已成神交——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原来先生早年曾先后拜师于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张邯、王子武、崔子范、韩天衡诸位先生。当先生回忆当年他认识恩师张邯老师的情景时,眼眶湿润了……

先生说,他最早刚开始是学画画的,看着身边的画家每画完一幅画都盖印章,他很好奇,也想小试牛刀。上世纪70年代初期,刚开始他对篆刻还没有任何概念,自己找一些孩子们玩耍的石头、砖瓦尝试着在上面刻,断断续续有四五年时间,刻的多了,慢慢才摸出了一点门道,但自己的作品和别的老师一对比,总是觉得缺点什么。后来听说咸阳有高手有名师,便在一位年长的书画家老师的引荐下认识了张邯老师,从此,在张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进步很快,可以说这时的他在篆刻艺术才真正走上了正轨,知道学习篆刻,首先要学习古人,要临摹研习秦汉印章,渐渐地知道篆刻是怎么回事了。

董扬生生说他清楚地记得,认识张邯老师是1980年。当时他还在乾县工作,每周都骑着自行车去张老师家里学习篆刻。张老师是一位非常讲究的人,尤其在艺术上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刚开始,他临一些印章让张老师给指点,张老师有时也会操刀亲自给他修改、示范,渐渐地,他通过大量的临习古人研习传统,终于可以自行创作篆刻作品了。

直到1984年咸阳市政府成立汉原斋书画社,本来是让张邯老师出马担任总经理,张老师因身体原因推荐他,所以就把他从乾县调到咸阳商务局,具体负责这一块。后来他一直陪伴学习在张老师身边,整个篆刻也就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这是他人生转折点,他很感激感谢这一生能成为张邯老师的学生。

张邯老师是改革开放初期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书法、篆刻、绘画大家,当年张老师和上海的王个簃、诸乐山、杭州的沙孟海经常在《书法杂志》上同时发表作品。陕西已故篆刻家傅嘉仪先生对张邯曾有很高的评价。董扬说,傅嘉仪当年想通过他把张老一生的艺术作品收藏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没想到傅先生的去世,这件事也就搁浅了,这可谓是先生一生的一大遗憾……

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的中国画坛印坛有像张邯、王子武、韩天衡这样一些书画篆刻艺术领军人物的出现,引领时代而划时代。董扬先生得到这几位老师的真传和亲手接过老师们的衣钵,一步步走向辉煌而步入老境达到化境。

董扬的绘画在八大、吴昌硕和齐白石之间,用意精深而能出规入矩,格调高雅,境界幽远,兼撮众法而自成一家。董扬绘画的价值,在于纯粹,在于修为,在于人画合一,在于对传统的坚守、升华与创造。向古人学习,向古代经典取经是董扬一生的选择和使命。

董扬先生的篆刻深深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之中,从中智慧地汲取精华和养料。他长期以来浸淫于先秦两汉文字研究,临摹过大量的秦汉印章,博涉约取,为己所用。

如今的董扬先生奔走于全国各地的名川大山、艺术殿堂,零距离与古代经典艺术作品心会神游,与先贤默契对话。在当代篆刻大家韩天衡先生的引领下,和韩门西泠印社师兄弟们共同切磋技艺,取经学习,技艺日益炉火纯青,让人刮目。

一个成功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位一直默默付出和支持他的妻子,董扬也不例外。他美艳的妻子金卉在他影响和指导下,篆刻及各类印章边款的拓印都是一流。

如今的董扬先生,带领着陕西的骊山印社一大批志同道合有梦想有追求的艺术家们正向更高山峰一路迈进,做得风生水起。我们有理由相信,骊山印社的未来一定是朝阳、是笑声、是鲜花和掌声……

新闻推荐

马希良暗访督导全国“两会”期间?咸阳市信访稳定和安保工作

3月8日,市委副书记马希良带领市检查组深入礼泉、乾县、永寿等县暗访督导全国“两会”期间咸阳市信访稳定和安保工作。市政协副主席、市公安局局长陈万峰一同检查。马希良一行先后深入礼泉县城关街...

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