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手擀臊子面
□荣鸿琪(旌阳)
俗话说:“秦岭一条线,南吃米来北吃面。”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面食品种繁多,比较有名的有“羊肉泡馍”、“葫芦头”、“手擀臊子面”、“乾县锅盔”等。今年“西安至成都”高铁贯通后,川、陕两省省会间3个小时可达,沿途美食自然为游客关注。
文人多思,陕西籍作家贾平凹先生早在1992年6月《文史知识》杂志第6期上对“陕西面食”就有颇为详尽、准确的介绍。现以“歧山手擀臊子面”为例:“歧山是(陕西的)一个县,盛产冬小麦,善吃手擀面。此面如何?有‘九字令\’为证:‘韧柔光,酸辣汪,煎稀香\’。‘韧柔光\’是指手擀面之质,‘酸辣汪\’是指调料之质,‘煎稀香\’是指汤水之质。面条擀法:选西北产当年新收冬小麦石磨第二或第三道粉,碱合水,水合面,揉搓成絮、成团,盘起回性。后再揉,后再搓,反复不已(当地人言‘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尔后擀薄如纸,细切如线,滚水下面莲花般转,捞到碗里一窝丝,浇臊子。”
我作为“老三届”下乡知识青年,1969年秋,在陕西关中农村参加一次婚礼时,有幸吃到过一次这种面——一大粗碗中只有一根面,这根面有多长难以计量:只见擀面的案板很大,擀面仗有一米多长;切面时并不是将面条折起来切,而是以擀面杖为尺划(当地人说“离”)出来细条。煮面的锅也极大,汤宽火旺。待面条出锅前加一瓢冷山泉水扑去沸汤后即捞。大粗碗如小洗脸盆,加入辣、醋为主的调料及臊子后,食客以一只手托着碗底,一只手用长筷子挑着吃。先吃臊子后吃面,并不喝汤。
据贾平凹先生介绍,浇面的臊子烧法是:“(选肥山猪后腿或五花肉)带皮切块,碎而不粥。起锅加油烧热,投之;下姜末、调料面煸炒。待水份干后,将醋顺锅边烹入,冲冒白烟。然后以酱油杀之,加水,煮。待肉皮能掐时,放盐,文火至肉烂汤浓舀出。(置于小坛、罐中,密封放在阴干处,一两个月不坏)。”据贾先生了解,“在(陕西)歧山,几千年来,以能擀长面者为女人本事,否则视之家耻。娶媳妇的第二天上午,专门有一个擀面的隆重仪式:客人上席后,新媳妇亲自上桌擀面,以显能耐。故女儿七岁起,娘便授其技艺,搭凳子在桌前使擀杖。”
如此说来,我由陕入川37年了,即使飞车回到八百里秦川,想再吃一次正宗陕西手擀臊子面,恐怕也难了。故曰:“一碗手擀臊子面,其中讲究万万千。记忆传承齐努力,中华美食代代传。”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杜勇报道)为提高乾县市民文明意识,推动全县创文工作,近日,由乾县外宣办负责策划设计的乾县对外宣传张贴画已完成定稿,即将开版印刷。乾县对外宣传张贴画从开始设计到定稿,先后经历主题选定、素材...
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