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增效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2021年咸阳市经济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工业经济发展篇

咸阳日报 2022-01-29 10:55 大字

本报记者 冯晓琬

彩虹光电科技公司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年产值实现百亿元;冠捷科技集团液晶显示器出货量连续19年位居全球第一;正泰智能电气西北产业园年产值突破60亿元……

在咸阳,像这样优质的工业企业越来越多,并已逐渐成为促进咸阳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工业稳则经济稳。2021年,咸阳以“增量提质、高点开局”为统揽,坚持把工业经济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主战场,大力抓重点工业,突出优存量,挖增量,全力促进项目达产释能,为工业经济发展赋能增效。

面对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年初,咸阳定下八大战役,而第一战就是打好经济增长翻身战。

经过充分调研,先行先试,如期出台《咸阳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5年)》。

方案中确定,成立清洁低碳能化工业增量提质工作专班等7个工作专班,明确咸阳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目标、重点任务,全力打造“544”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和投资拉动齐转发力,突出提档升级、提速增量、提质增效、提能增智,系统推动咸阳市基础产业固本增效、传统产业转型增力、新兴产业接续增量。

出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围绕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项目支撑、招商推动,园区引领、全域参与的工作思路,强投入、聚人才、汇资源、促转化,全力打造咸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由咸阳彩虹股份牵头,联合9家单位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溢流法电子玻璃基板制备技术”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成为咸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一项重要科技创新成果。目前,建成2条G8.5+基板玻璃产业化示范线,在平板显示领域实现了市场化应用和规模化推广。

筹措5亿元科技转化基金,投资200亿元开工建设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第一时间抢占新兴产业战略高地,优化整合资源,深化咸阳高新区、咸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5家,登记在册“瞪羚”企业20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位居全省之首。

创新驱动,活力澎湃,2021年,咸阳市科技创新企业持续攀升,创新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5.7%,快于全部投资25.3个百分点。

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市委书记杨长亚多次强调:“要聚焦‘服务’二字,‘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营商环境’,用一流营商环境为重点项目推进、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咸阳在新益求新中不断擦亮营商环境这块“金字招牌”。

“咸阳5GW单晶组件项目,实现了50天完成桩基施工,50天主体封顶,50天车间交付,50天产品下线的‘咸阳速度’,也创造了隆基签约最快,建设最快两个第一!咸阳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作风,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更有干劲。”隆基绿能科技股份公司总裁李振国,在参加“民企助咸·共创共赢”发展大会时表示。

2021年,咸阳聚焦“服务”二字做文章,打造“十最”营商环境,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群众生活方方面面无不享受着优质营商环境带来的实惠,全市政务服务满意度99.9%。

企业有困难,干部跑腿忙。出台纾困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年底前减少70%以上的目标任务,提出包抓帮扶、会商推进、搭建供需平台、评估通报、交办督导等工作制度。

开展停减产企业“四个一”纾困帮扶行动和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双百行动”,积极争取中省政策支持,细化市上配套政策,不断减负让利,真心解决停减产企业难题。

集中100多天时间,抽调100余名干部,下沉一线,走进车间,利用1亿元撬动资金,开展100余户停减产企业“四个一”纾困帮扶工作,增订单、促销售,兑现政策、保障减负,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应对原材料涨价、融资、用地、用能、用工等难题,推动复产达效、释放产能。

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6%,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电子、建材、装备制造、医药、纺织服装、食品工业等支柱型产业分别增长39.3%、18.9%、18.2%、16.9%、12.5%、10.9%。 (B)⑥

新闻推荐

“千副春联进社区”走进渭滨街道办溪悦社区

现场书写对联本报讯(记者韩焱)冬雪祥瑞,新春送福,为丰富和满足辖区群众文化精神生活需求,营造浓郁的春节氛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