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里,我就是那“最后一百米”

咸阳日报 2022-01-23 08:39 大字

本报记者 阎晋

疫情暴发以来,已记不清是第几次到渭城区采访了。从去年11月30日到现在,这个与西安“零公里”接壤,只有17平方公里、30多万人口的单一城市体,40多天时间,接连迎战了两轮疫情。万千艰辛,耳闻目睹,令我这个经历了2003年“非典”一线采访的记者感同身受。

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每次进入疫情封控区和管控区,总能看到一个辛劳工作的特殊群体。他们就是渭城区组建的298名专职网格员队伍。

2020年,渭城区在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中,以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为抓手,将全区划分为298个网格,进行社区治理现代化探索,打造出了“为民渭城·红管家”党建品牌。

“在这两轮疫情中,他们对辖区情况了如指掌,对居民和返乡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做到了不漏户、不漏人,发挥了点对点衔接、零距离服务的强大作用。我们能取得今天逐步复工复产的大好局面,一年前组建的这支在群众身边工作的队伍,功不可没。”渭城区委书记余天西说。

“不让一个姐妹掉队”是梦桃精神的精髓。疫情防控中,在当年赵梦桃工作生活的地方,西北一棉社区网格员程菲所管理的网格内共有1089户住户、2722人,其中有30户被隔离。封闭中,居民最操心的是能不能买到新鲜菜、生病了能不能及时就医。“小程你好,能不能帮我出去买这个药,我把药名拍成照片发给你。”“没问题,叔,我现在到药店去。到了发视频,你跟药店人员直接说。”每遇群众有这样的需求,程菲总是第一时间响应。从一节电池、一盒药,到一袋米、一盘鸡蛋、几罐奶粉……程菲把服务重点放在对孤寡、空巢、病弱老人的生活保障上,尽可能满足网格内每位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抗疫中,我所理解的‘梦桃精神’,就是绝不让网格内的一户群众受委屈。”程菲说。

从接到封控命令紧急赶回岗位起,21天没回过家的网格员刘洁,始终战斗在发生两例确诊病例的梦馨小区。这是全市第一个被封管的小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最危险的前沿,她昼夜无休地连续干了3天3夜,完成了396户、470人的居家隔离任务。这些天里,她为急需透析的老人爬楼搬运过几十箱药品,组织护送过凌晨3点紧急分娩的产妇,帮助被隔离的家属料理过突然去世的亲人……“在这次疫情危急的形势下,我目睹了什么叫‘党员冲锋在前’,能跟他们并肩作战,我感到无上光荣。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去年12月28日晚,疲惫不堪的刘洁在临时搭建的防疫帐篷中,一笔一画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两天后,她被党组织“火线”接收为入党积极分子。

“战疫”中,298名网格员、“红管家”,既是宣传员、信息员,也是代购员、服务员,还是守门员、战斗员。在紧急核酸检测中,张海怡跑前跑后组织疏导群众,寒风中4个小时走了2万多步,厚厚的隔离帽下满脸汗水;武琳琳网格里有10位独居老人,大部分不会使用手机微信,她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疫情政策,并将自己的电话用便条纸写好留给老人;黄发社在说到80岁独居老人姚桂兰收到米面油,向他拱手道谢时,这个50多岁的汉子,又一次泪流满面……同心抗疫,网格员成了离群众最近、也最让群众信任的人。

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干部能力的高低、作风的虚实和为民情怀的深浅。只有把小事做实、实事做好,把群众的难处当成自己的难处,让群众的快乐成为自己的快乐,我们的工作才有价值和意义。

城市治理是一个新课题,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既要创新敢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顶层设计,又要落地生根。从渭城区抗击疫情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网格员、“红管家”,就是那走向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B)⑩

新闻推荐

咸阳市区便民特勤车队圆满完成任务

本报讯(记者袁森)1月20日,随着咸阳市区出租车恢复运营,市区便民特勤车队圆满完成任务,即日起停止服务。咸阳市区便民特勤车队...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