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信仰 党员是名字 访咸阳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实验室负责人张建平
杨颖 文慧 本报记者 薛璐
咸阳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位于市中心医院东郊分院,于2021年11月1日至15日建立,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完成90万份核酸检测标本。在这里,市中心医院检验人争分夺秒、昼夜不停,不眠不休探寻新冠病毒的“蛛丝马迹”,为打赢“绿码保卫战”提供真实可靠的检验数据。他们直面危险,勇往直前,红色是心中信仰的颜色,党员是他们共同的名字,张建平正是其中一员。
2021年11月30日晚10点,咸阳市中心医院第六党总支组织委员、分院检验科主任、“实验室”负责人、临时党小组组长张建平接到咸阳有阳性病例出现的紧急通知:医院需要第一时间启动核酸检测应急预案。张建平组织队员紧急在实验室集合,对于路远不方便的队员,他亲自开车接送,集合后立即进行工作安排。经过连续近7天日夜奋战,最终顺利完成各项检测任务。再次回想到连日来筛查检测量急剧增加,队员们顶着压力,克服心里恐惧,和病毒赛跑,争分夺秒检测核酸样本,每天都在满负荷运转,最多时日均检测17万人份,昼夜连续作战,张建平沉默了,之后他直言:“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大家的一致目标就是当好把关人。”
“实验室”自2021年12月3日晚就开启“白+黑”连续工作模式。由于短时间内工作量激增,常态化熬夜导致张建平眼睑充血肿胀,他就用毛巾敷湿眼睛,一边敷着还与其他同事探讨工作进度,叮嘱大家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弹性化交替休息,以更好的身体状态应对高强度工作。而对于自己身体不适,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敷敷就好了”。身边同事说,张建平当时连续3天只休息不到4个小时。
2021年12月18日23点24分,实验室筛查出1管10:1疑似阳性结果,张建平带领大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复检,在短短6小时内确定出阳性感染者,也是咸阳市筛查出的次轮疫情第1例本土阳性患者,为及时早发现传染源、阻断疫情传播起到积极作用。同日,他组织人员对移动核酸检测车—“御兔号”检测系统进行了性能验证测试,确保具备开展实验的各项要求,“御兔号”当天就正式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
张建平一直与队员同吃同住,应急队员休息吃饭期间,他担任起了后勤保障工作,为队员收拾餐盒垃圾、整理休息室卫生。看到应急队员餐食单一,他立刻联系有关部门为队员增加食物种类,关心队员的身体情况,并要求各组长定时询问实验室工作人员有无身体不适的情况。在队员眼里,张建平是最坚实的依靠,但提及他的父母,一个硬汉的软肋便被触碰变得低落惭愧。
张建平的父亲患有较严重的慢支疾病,每到冬季常常咳嗽整夜不得安睡,本该带着老父亲及时入院治疗,但由于忙碌一直无法挤出时间,一拖再拖,而她的母亲,也由于恶性淋巴瘤,在最需要儿子照看的时候独自化疗。
面对电话采访,没有豪言壮语,却始终坚守简单而朴实的信念:“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这个时候多做一点是一点,我要带领这支由全市18家医疗单位34名检验精兵组成的强大队伍,团结一心、相互协作,守护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另外,我和史武奇、高珍珍等7名同志都是党员,我还担任临时党小组的组长,我们更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疫情防控和服务群众的强大动力,我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一定会早日迎来胜利。” (F)(2)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冯晓琬1月4日,2022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杨铭戴好口罩,准时来到公司门口,测温扫码后...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