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打造智慧养老新模式托起最美“夕阳红”
本报记者 李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重要的一项民生政策。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咸阳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织密织牢社会服务保障和服务安全网,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医、幼有所教,用心用情托起他们稳稳的幸福。
10月10日,秋雨绵绵,在咸阳市渭城区愿景园小区不老帮智慧养老中心,三四十名老人聚集在这里唱歌、练习书法、打牌……每天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好热闹,过节大伙儿这里比赛做手工花灯。”愿景园小区葛玉枝老人开心地说道。
据渭城区202所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马珂介绍,我们这里有针对老年人开设的舞蹈、手工、唱歌、书法、文学、理疗、棋牌等各种课程及现代化养老设施,很多老人加入“时间银行”通过积分流转等形式,以服务换服务产生良性互动,提升老人社会认同感与归属感。
近年来,渭城区不断整合全区资源,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区政府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了集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健康评估、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渭城区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咸阳市智慧健康养老时间银行),探索出了具有渭城特色的“5153N”智慧健康养老新模式(通过5个服务入口、1个数据中心、5大服务力量、3种结算记账、N种服务体验,打造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专业、优质、全面的养老服务。
据悉,“时间银行”已加入时间客1.2万余人,累计存储志愿服务时间万小时。2019年3月,首例“时间客”已兑换积分,享受了线下服务。2019年,“时间银行”智慧健康养老新模式在清华大学全球公共政策案例比赛中获得优秀奖,并作为优秀案例被录入“中国公共政策管理案例库”,入围“2019年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实行“公建民营”,走出养老新路。渭城区政府在先期打造“时间银行”、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采取“公建民营”的模式,以新建成的区级中心敬老院为平台,与咸阳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区级中心敬老院合作经营合同》,实现大数据深度运用与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加速发展的双赢局面。
目前,渭城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已建成13个,3个正在建设;4个正在立项选址。区政府在省、市对每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给予80万元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对建成并验收合格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予以10万元配套补助。同时,对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每年给予2万元运营补助,补助期限暂定为3年。通过资金补助,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公益慈善组织等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渭城区将继续完善智慧健康养老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智能化服务水平,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使智慧健康养老在渭城大地落地生根,结出更丰硕的果实,促进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 (B)⑩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12日,咸阳市秦都区市场监管局在微菜菜新秦都市场举行持续推进集贸市场电子秤“四统一”管理暨电子秤发放启用仪...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