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记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主任郭浩
薛瑞卿 本报记者 刘亚茹
有这样一名医生,他无论是奔赴急救现场,还是在重症病房与死神较量,他都默默地用行动诠释医者初心,带领他的团队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卫生健康事业,他就是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郭浩。
郭浩20年前从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急诊医学及危重病救治专业,有丰富的急诊、ICU管理和临床经验。尤其是对急危重患者的院前抢救、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大型社会活动的医疗保障有丰富的经验,对重症心脑血管疾病、难治性中毒、多发伤及复合伤患者救治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水平。
“患者能到ICU,说明病情都是比较凶险的,而且有很多属于疑难杂症。到ICU后,我们先稳定生命体征,也就是先把命救下来,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郭浩说。
自担任ICU主任以来,郭浩带领团队不断钻研学习和运用新技术,为重症患者寻求更好的治疗。他主动与交大一附院教授闫炀协作,陆续成功开展如ECMO等高风险、高难度的诊疗操作。2020年9月,ICU首次将ECMO技术成功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属于全市新技术,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等高危患者的成功救治带来希望。
ICU曾经收住一名大学生,因出血热入院。但治疗3天后,病情并没有趋于平稳,还出现了胸闷、气短、氧和指标持续下降等症状,胸部影像提示双肺渗出明显,被重症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肾衰和呼吸衰竭等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威胁着。年轻的大学生突然遭遇重疾,家属也对治疗充满了期待,危机之下,郭浩果断决定上ECMO,经过79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大学生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
“现在这个学生和我们ICU的医生护士还保持联系,时常问候。”郭浩说。该病例是陕西省第二例应用ECMO治疗重症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例,也是第一例成功救治的病例,该病例救治为危重型出血热的救治开辟了新的方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平常,郭浩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只要科里有接诊急重症患者,他都是随叫随到。去年疫情期间,他在农历腊月29日刚回河南老家,第二天就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初一就到达了工作岗位。作为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疫情防控专家组一员,第四梯队的队长郭浩以高度的使命感、饱满的热情,成为战“疫”先锋。30多天里,他和队友们吃住在一线、战斗在一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认真研究每一位发热病人的病情、排查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到深夜是他的工作常态。
以患者为中心,视患者为亲人。在ICU,在郭浩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对于来ICU救治的患者,家属内心都比较焦急,需要耐心与患者家属沟通,反复做工作,建立信任。谈及当医生这么多年来的感触,郭浩说:“累并快乐着”。
与普通病房不同,ICU病房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患者在这里实行“全程无陪护”,家属不能留在病房内照顾。这就意味着重症团队不仅要救治患者,还要承担照护任务。“家属把病人交到你手里,是对你的信任,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郭浩表示。当了20多年医生,郭浩始终不变的,是24小时紧绷的神经和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他没有豪言壮语,却把病人的安危放在心中。 (F)(2)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景东旭)8月25日,渭城区青少年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该区检察院举行,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投入使用。教育基地的揭牌启用...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