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 武庙 文昌庙 崇文 尚武 重教化(一)
一、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前几天,我和几个闲老头在达城凤凰头坝子里闲扯,张几句,李几句,什么李绍伊“反正”,颜德基进城,江胡子断案,刘存厚垮杆,陈兰亭庇匪,罗义庭挨炮……甚至涉及男州女县,三教九流,天灾人祸,神仙鬼怪……初无主题。有位庞老弟横杀一枪:认为朱老汉比他多活了几十岁,又看过《达县志》,硬要我把清朝嘉庆二十年(1815年)《达县志》上达县城垣全图所标的“文庙”“学院”“万仞宫墙”的来龙去脉说一下。
这实在是逼“牯牛下儿”。古代,地方史籍对凤凰头一带文庙、书院等建筑物,只记有始建、培修及其规模的大概情况;至于其历史渊源,社会功能是个大课题,不是片言只语说得伸抖的。不说咧,有人又说“犟拐拐”老汉“翘肆”(抖架子,知道不说),我只好尽力而为,把“文庙”“学院”“万仞宫墙”的来历勾索一下,说“走了火”,请不吝赐教。
文庙、学院来历相当久远,得从头说起。
大家都知道,“庙”主要是古代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处所。据我推测,汉代以前的“庙”指“宗庙”。因为“神”多是传说,“道”是学派,佛教还未传入中国。“庙”字《说文》释为“尊先祖貌也”。《古今注》说:“庙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形容也。”《释名》把庙释为:“先祖形貌所在也”。文庙是崇祀孔子的处所。为何又叫“圣庙”?说起来话长,就似“扯不断的地果根”。
古代,人们把知识渊博、“道德智能极高的人”称“圣人”。圣人不仅富有知识无所不通,还能造福社会,为人群所景仰崇祀。如先秦思想家韩非所著的《五蠹》中有这样的记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虫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瓜果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木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这圣人不但有高尚的德,而且有划时代的功绩。
公元前771年,一个落后而强悍的民族——犬戎攻破了西周王朝的镐京,杀死了周幽王①。次年,继位的天子周平王为避“戎寇”,东迁都城于雒邑②,中国的历史进入了第一次大动乱时期,史称春秋战国时期。
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朝统治势力迅速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状况一去不返,氏族等级制度大大削弱,诸侯之间征伐兼并不绝,“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原由氏族贵族所独占、原在宫室官府保存作为政治权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典籍、学术文化著述因战乱而散落于民间,人们有了书读。
许多原为贵族的王官因社会变革从统治阶层分离出来分布于社会,带出了从前他们“父子相传,以持王公”的文化知识,给人们传授,为其后思想文化繁荣准备了前期的文化基础。
随着社会变革与演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较大发展,一些平民百姓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随之上升。加上民间兴办学堂,部分庶民有了上学堂的机会和条件。以前“学”在官府的传统被打破之后,少数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体制大大削弱,庶民百姓学子中的佼佼者学有所专有所长者成为“士”③。面对纷繁的现实,士这个社会特殊阶层中的明慧敏捷者孜孜以求匡救时弊、解民倒悬之道。他们研究历史,研究现实,研究文化典籍,参与社会实践。由
于士在社会中人格相对独立,较少政治羁縻,能自由自在地发挥自己的所学。所以,他们或奔走于诸侯之间,游说于宫庭之上,宣讲自己的政治、社会见解;或广收弟子门徒,传授自己的学术道统于学堂之中。于是,中国历史上这几百年间“诸子④蜂起”,尤其“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加上一些国君为了富国强兵而争相“礼贤下士”,一些贵族、官僚也招贤养士,为士提供活动场所,给士以优厚生活待遇,让他们不任职而议论国事,为我所用。
养士风行,文学之士有了活动场所,于是潜心于学术,著书立说,《汉书·艺文志》说:“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说明众多学派的产生是出于不同的政治需要,各国君主不仅对各家“兼而礼之”,不主一派,还鼓励支持各家之间相互论战,促进了思想的活跃和学术的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的宗旨。而他们的学“皆有所长,时有所用”,对当时政治、文化发展变化有一定贡献。
诸子创造性的精神活动,犹如无数喷涌而出的清泉,汇聚了悠远宏大的中国文化源头。《汉书·艺文志》将先秦诸子的学说分为儒、墨、道、名、阴阳、法、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去掉小说家,称之为九源。此即九流十家之说。十家之外,又有兵书、数术⑤、方技三略。数术与阴阳家似无大区别,故可合二为一,兵书与方技却可以与十家并列。
公元前22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强大统一的专制集权王朝——秦朝,废封建,置郡县,结束了多年来诸侯割据、连年战争局面,这对社会生产发展有好处。可是,当时一些思想保守、因循守旧的儒生、游士,希望复辟以往贵族割据局面。他们“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引证儒家所著的《诗》《书》百家语,以古非今。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有个叫淳于越的博士不识时务,公开反对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反驳其议,主张禁止儒士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官的私藏《诗》《书》亦限期缴出烧毁,谈论《诗》《书》的人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办私学,欲学法令的以吏为师。次年,卢生、侯生等方士⑥、儒生以秦始皇贪权专断、滥施刑罚,相约逃亡。秦始皇派御史查究,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死于咸阳,这就是史籍上“焚书坑儒”事件,百家争鸣局面暂时偃旗息鼓。至于“焚书坑儒”是与非,朱老汉一介草民,不敢也无能评说。敬请读者细读理喻柳宗元所著的《封建论》和贾谊所著的《过秦论》。
公元前206年,大秦帝国被汹涌的农民起义洪流荡没。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史称西汉,继承秦朝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朝代更迭,见证兴衰成败的岁月沧桑;水流山峙,冲不走人世间的精神财富。秦朝灭亡,但儒士并未绝灭,儒学并没消逝。西汉初年,贵族养士之风死灰复燃。部分强大的诸侯王大量招纳宾客游士“扈从左右”。其中有文学之士、儒生、方士,还有纵横论辩之士。他们各奉各的道,各唱各的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儿媳还有大道理。似此,国家政府就无政治纲领,无统一政治制度。最高统治者就无思想基础,老百姓无行为准则,社会无法规范。更有甚者,汉武帝在位年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叛乱,士人参与其间推波助澜,为比,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于元符元年(前122年)下令捕杀他们的宾客党羽,牵连致死的据说达数万人。是时,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前171—前104年)鉴于儒学(家)的学说博大丰富,对安定社会,统治万民有重大作用,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采纳其议,即以孔子为代表创立的儒家学术为其统治思想、治国纲领。
注:①:周幽王:公元前781—前771年在位,为政严酷,加以地震旱灾,人民流离失所。曾举烽火取悦于褒姒。其后,犬戎进犯,被杀于咸阳骊山之下,西周灭亡。(即历史上的幽王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
②雒邑:古都邑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洛水北岸。
③士:四民(士、农、工、商)之首。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社会阶层。本文多指读书人。
④子:本文用作对有学识男子的尊称。
⑤数术: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推测人生吉凶的迷信办法。
⑥方士:古代称从事求仙炼丹等活动的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超记者沈广睿)渭城区中山街是咸阳市历史文化街区,随着市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车位少、停...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