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 石头 布 关于学校、家庭与学生关系的思考
李幼民
开学以来,受制于教师配备不足,围绕家长要求更换老师问题,我先后接待了四拨家长,我们的老师受到的委屈和学校为此耗费的大量精力暂且不说,我从中看到的不是家长的觉醒,而是悲哀,这种悲哀让人心痛!由此使我对家校关系进行了深入持久的思考。
学生的教育不是单方面、孤立存在的,它需要双向或者多向配合,共同协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家长理应是学校教育的最大支持者,是学校与老师的同盟军,现在却成了最大的阻力。失败的家长搞不定自己的孩子,就只有配合孩子去挑战学校和老师,因而造成家校矛盾、师生冲突。我以为,孩子之间差异的根子是家长的教育观念,而成人的观念往往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因此,有专家说“最难教育的是家长”。这样说并不是替学校教育推卸责任,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全部责任在于家长,学校与社会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必须严格遵循教育规律行使其教育职责。老师要尽职尽责,在不激化矛盾的前提下努力教好书育好人。虽然凡事不可能完美,但我们绝对不能以此为借口原谅自己的疏忽与马虎,任何时候绝不能放弃对完美的追求。
当下教育的一个怪圈是:老师、学生、家长成为尴尬的三角关系,老师跪求学生,家长投诉老师,学生惩罚家长,剪刀、石头、布,一物降一物。
家长一方面对老师管理不以为然,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师教好自己的孩子。
最让老师头疼的不是熊孩子,而是熊大人。作业多了,投诉;作业少了,投诉。批评孩子,投诉;不管孩子,投诉。孩子摔了一跤,投诉;孩子成绩退步,投诉。投诉是家长最有杀伤力的秘密武器。老师只要被投诉,轻者道歉处分,重者丢饭碗。老师只能弯腰低眉,如履薄冰。没有师道尊严,教育有何力量?跪着的老师永远培养不出站立的孩子!
最好的三角关系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
日本教育家多湖辉分享过一个故事:一位植物学家的儿子拿着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请教老师,但老师不认识。于是,老师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你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不妨去请教他,老师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第二天,孩子又来找老师:“爸爸说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称。他还说,老师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时忘记了。”说完,孩子顺手还把爸爸写的一封信交给了老师。老师打开信,上面详细的写明了小草的名称和特性,最后还附着一句话:希望这个问题由老师回答,想必更为妥当。
这位家长的做法非常高明,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支持老师,帮助老师塑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其实这也是支持自己的孩子!
上海的一位校长妈妈也分享过类似的经历。她的女儿四年级的时候非常调皮,总是闯祸,结果到了期末,老师给出的五行评语中竟然没有一句肯定,全是批评。女儿非常伤心,回到家饭也不吃,哭着问她:“妈妈,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呀?”那天晚上,这位妈妈失眠了,老师的评语就连当了十四年班主任的她看了也终生难忘。她知道受批评的女儿自信受到了打击,甚至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但她又想到自己是一位中学校长,曾经无数次在讲台上分享:“家长一定要支持老师!学校是孩子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家长本事再大也不可能代替老师。”这次到了自己身上,应该怎么办?她连夜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不是写给老师,而是写给自己的女儿:
孩子,你见过磨刀吗?把刀放在磨刀石上磨,刀一定很疼,可是它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因为它知道只有经过这样的磨砺,才能变成一把好刀、快刀。你睡觉之后,妈妈已经和老师通过电话了,老师说,今天的评语就是块磨刀石,就是要让你去接受反复的磨砺。当你把评语上的缺点改正之后,你就会是一把举世无双的宝刀。她用这封信把老师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挽救了回来。后来,她又和女儿谈了很多,帮她重新塑造了对自己的认识,女儿还给自己写了很多中允的“评语”。
这位校长妈妈说,这件事到今天她还是非常后怕,孩子不会从她不喜欢的老师那里学到任何东西,如果当时不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结果会怎么样?她常常用这个故事来鼓励老师们要多几把衡量孩子的尺子,让孩子感觉到成功。她也会用这个故事提醒家长,老师不会故意批评孩子,遇到问题家长可以私下和老师沟通,但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支持老师,这是上策!
生活毁灭人有如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同样,生活成就人也如滴水穿石,无声无息。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其实我们的老师,就行业门槛和受教育程度而言,整体素质还是非常高的,真正有问题的只是少数,有些时候,我们只是需要多一些支持和理解!(作者系秦都区方圆学校校长)(E)③
新闻推荐
报警、查监控、分析行动轨迹、公交站蹲守…… 甲醛检测仪被老太捡走 他花7天时间终找回
将租来的甲醛检测仪遗忘在公交车上,一周以来,为了找到捡走东西的老太太,咸阳这位小伙子算是费尽周折。还好,最终他找到了。...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