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会读《书》?
[摘要]2000多年后
早报领读者
央视文化文化经典系列节目 《典籍里的中国》自大年初一开播以来,时隔一个月后才播出了第二期,但是引发的巨大热度却让这档播出周期略显漫长的节目真正成为了现象级,不仅引发了业界关于文化类综艺的制播探讨,也让典籍的传承与阅读成为了热议话题。但同时,一边喟叹于泱泱大国灿烂文明,一边却又被佶屈聱牙的古文门槛“劝退”,也是不少现代人面对典籍时的畏难情绪。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典籍?我们又该如何读典籍呢?悦读周刊邀请岛城著名书画家、文艺评论家、文化学者宋文京(上图)带领我们梳理其中奥义。
为什么读?
典籍就在我们身边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尚书》《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节目以伏生护书的故事作为开篇,伏生穿越而来发出了震聋发聩的千年一问:“2000多年后,你们还读《书》吗? ”
对此,宋文京认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从甲骨文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起码有三千多年,可以说,历史是以文字传承的,在传播的过程中,文化自身也在繁衍,不论是政治典章制度,还是风俗习惯等,都蕴含在这些典籍的记载中。 “其意义在现世仍具指导性,是文化延展、未来发酵的培养基。 ”宋文京指出,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尚书》?就像节目中提到的,读《尚书》可以“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尚书》其实也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比如人们常说的‘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最早就见于《尚书·洪范》的记载。 ”
从另一方面来看,典籍也嫁接起了古人与现代的对话,“孔庙中的鲁壁藏书,从中可以发现古文经书与今文的差异,郭店楚简则与我们曾经阅读过的老子《道德经》略有差异”,宋文京表示,意大利学者克罗齐曾经说过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关键在于我们现在如何去解读它,这也是我们现在阅读典籍的意义。
怎么读?
从兴趣入手由浅入深
对于现代人来说,阅读典籍是有门槛的,特别是停留在初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功底也让阅读古文典籍的体验并不顺畅,如何突破呢?宋文京认为,由简入深,日积月累,是通往自由之路的必经阶段,“我20多岁,以老子《道德经》中以‘大’字开头的语句入手,篆刻小章,比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象无形、大方无隅等,这么多年过去了,它们的释意、阐述的道理深深地刻入我的骨子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行为准则。 ”此外,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茧房”也在影响着认知,主动打破惯有的阅读习惯,重拾对知识的选择权和支配权,才不会被这个时代的支流所裹挟。具体说来,宋文京建议,阅读典籍最好辅之以注本,读完注本后还可以读一些学界对这本书的研究著作,比如周振甫先生的《文心雕龙》的注本、杨伯峻先生的 《论语译注》《孟子译注》、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等。
此外,宋文京还建议,不论是什么样的文本阅读,一定是“日日不断之功”,“从日常入手,比如我们经常会喝到的一种日本清酒獭祭,就是一种用典,不懂不妨去查一下其意,为我所用,日久月累,人也便会变得文雅起来,比如看到春天,我们可以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看到水,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而不是像段子中所说的那样,词穷到只会用一两个感叹词来表达心声。 ”
名词解释
伏生护《书》
作为节目开篇所讲述的《尚书》,素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之称。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秦时伏生为博士官,对《尚书》有深入的研究。秦末动乱,秦始皇焚书坑儒,伏生于壁中藏《尚书》;当时《尚书》仅剩国藏和伏生家藏两部。后来,项羽火烧咸阳,便仅剩伏生一部家藏。伏生视《书》如命,纵然乱兵刀剑相向、天降大雪,也不忍《书》损毁一丝一毫。节目当中呈现的“伏生护《书》”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
至汉文帝时,国家四处征求能通《尚书》研究者,竟然无人能应。闻他能治《尚书》,遂召前往,他已90余岁,老不能行,文帝遂派晁错等人到他住地学习,既以教于齐、鲁之间。西汉时,精通《尚书》者,多出其门下。撰有《尚书大传》,早佚,现存《尚书》28篇,相传由他传授而存。
延伸阅读
中华经典名著“三全本”
对普通读者而言,购买公版古籍,首选中华书局,在其丰俭不等的各个系列里,首推全本全注全译系列(“三全本”),底本考究,点校严谨,注释精良,译文完整。以《尚书》为例,全本中,既包括今文《尚书》,也保留了古文《尚书》,同时又将两者明确区分;对于《尚书》中的难读难懂的字词都有注释;全译,是指《尚书》中各篇都有全文翻译。此外,各篇开头还有题解,帮助读者整体把握。
此外,今年2月,央视《读书》栏目推荐了中华书局2020十大好书,包括《诸子锦言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论语译注》《资治通鉴启示录》等,针对不同的阅读群体和阅读偏好,进行阅读推荐。比如,读者时间有限,所以要有《诸子锦言录》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这样择其精华的选本;读者阅读文言文有障碍,所以要有《论语译注》这样的译注本;读者还想看更具深度的解读,所以要有《资治通鉴启示录》这样的深度解读本。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森)2020年,咸阳市坚持人人享有、全民覆盖原则,推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使全市养老保险工作有序推进,群众幸福感不断...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