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青少年“极端心理”问题的产生
渭城区塔尔坡学校校长 张宽斌
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少年轻视生命的极端心理问题愈发严重,似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客观的讲,我们国家工商文明仅仅只有百余年的历史。而农业文明是源于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部落、以宗法制为纲要的奴隶制和封建制。按照递弱代偿的原理:最原始、最低级的血缘纽带是人类文化中最牢固、最稳定、最长久的因素。这样农业文明在向工商文明的进化过程中,社会变革必然不断地冲击着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强大的戕害效应和遮蔽效应,种种矛盾的交织汇合,也必然突出地映射在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
爱的缺失。任何文明的产生都有与自然的适配性。农业文明在中国已有近八千年的历史,而以交换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利益为目的工商业文明,它所产生的平等、自由、法制思想,必然与尊卑、集体、人文的农业文明思想产生巨大的冲突。如今我国从农业文明向工商文明进化,必然有意无意地造成了亲情的淡化,导致青少年爱的缺失。按照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爱”恰恰又是孩子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最为关键、最需要的情感。而这种父爱母爱的缺失,是导致青少年产生极端方式的首要内在根源。
爱的泛滥。随着科技的发展,国人的生活状态有了很大的提升,于是改善子女的物质环境也成为了可能,而且发展到了“报复性”的增长。在教育界长年以来弥漫着一股“极左”的教育思想,把所谓的赏识教育神话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全然无视了孩子的个性差异、生命体本身的成长规律,把惩戒与体罚混为一谈,严重地制约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动权,偏废了监护人自身的监护方式。这种家庭的溺爱、教师的无为,自然助长了孩子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直接诱导出稍不如意,就可能采取极端方式,以达到自己目的行为。
耐挫力的减弱。由于过分的溺爱,学业负担的加重,就业竞争的激烈,社会和家庭几乎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实践体验机会。而人的心理素质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在书本上学来的。人之所以走向极端,源自于一种情绪的心境,而这种心境的封闭性、爆发性、惯性,使人走向了极端。所以抗挫能力是有一定的内在规定性的,除了先天的基因遗传因素以外,主要还是在实践中体验出来的,不经历无数次的小挫折,不可能增厚耐挫力的厚度。
信息量的过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方便了人际的交流。可毋庸讳言,由于新媒体的出现,社会的各种思潮都有了自己发声的平台,黄钟大吕者有之,瓦釜齐鸣者亦有之,甚至出现了极端的消极思想。面对暴增的信息量,孩子幼小的大脑出现了过载,无法处理其中的优劣,部分人自然迷失了自我的方向,也使部分孩子沉迷于网络,情感专注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形成狭隘封闭的个人思境,甚至出现人性的异化,很容易陷入抑郁或者步入极端的情绪泥沼。
虽然说心理问题是社会进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可作为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学校,应以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站在中国主流文化的角度,应该尽到应有的教育职责,尽量减少极端行为的发生,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E)③
新闻推荐
志愿者让一棵棵小树有了新“家”。本报记者马沅聪摄(B)⑧本报讯(记者马沅聪)3月6日,市慈善扶贫协会公益志愿者分会携手渭城区...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