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二月二古庙会

咸阳日报 2020-12-30 08:00 大字

姚棉莉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咸阳北有渭城二月二古庙会。这个庙会历史长,规格高。当天,毕原路、新兴路实行交通管制。2011年4月,渭城二月二古庙会还被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非遗名录。

据说,这个古庙会已历经千年。庙会由附近的八寨五村共同主办,每村一个会头,由各村具有代表性人物担任。每年都有一名主会,由主办村寨推选。庙会的各种规矩、礼仪、技艺均由主会头传授于下一任,已经传承千年。

我来咸阳多年,到古庙会去过三次,前两次因拥挤半道而归,最后一次才极尽逛会之乐。

那天凌晨4点多,我从毕原东路塔尔坡十字向西进入庙会主街。塔尔坡十字到二零二研究所,以东街道两边摆满了货物,那阵势用“应有尽有”来形容一点不过分。过了二零二研究所行人渐多了,穿行不那么容易了,只能随着拥挤的人群往前慢慢挪。

铁四局十字附近是古会中心,那场面叫你亲眼见识什么叫“水泄不通”,什么叫“摩肩接踵”,什么叫“寸步难行”。如果随大流走,估计赶天黑都逛不完。我当机立断,从人群中央撤了出来,见缝插针,越过了十字,来到了二十局大坡。大坡两边摆满了物品,中间黄线上也插进了一溜摊位。一开始我既想看这边又想看那边,东跑西颠。走了一段觉得太麻烦了,就先从南往北看东边的,上到坡头再回头从北往南看西边的,中间地带的货物捎带着看看。

庙会上最应景的是馍豆。这种馍豆其他地方也能买到,可是人们总觉得这里的正宗。一位朋友带着孩子来逛,娘俩边走边买,手里提了不少,看到我瞅她,笑着说:“娃很爱吃这个馍豆,遇见就买,不知不觉就买了这么多。”

卖实木案板的摊前围了很多人。当地人做案板以梨木、杏木为原料,也有少数用杜梨木。比较而言,梨木最好,杏木次之。实木案板木质细腻、结构紧致,刀砍下去留痕较浅,不易裂缝,虽没有超市和网上买的竹木案板养眼,却很耐用,价钱也不贵。

卖花草苗木地方,贴梗海棠已经冒出殷红的花蕾,牡丹也迫不及待地发芽了,花苞雏形已现。苹果、梨、杏、石榴等果树苗,让路过的人们稀罕不已,住楼房的,只能看看,买回去实在没地方栽,最后选择带回几株绿植,安慰一下渴望春天的心。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坐在路边的靠背椅上,眯着眼睛晒太阳,面前摆着一堆棋子。那些棋子却不是成套的,而是零散的残棋子。几个人好奇地围着看,有人问:“老伯,怎么卖残棋子?”他说:“也许有人刚好缺呢!去年卖了好几个呢!”人们都笑了。听口音,是个老咸阳,一辈子怕是赶过无数次庙会,现在老了,不能做大生意,找来几颗残棋子聊做买卖,为的是赶这个热闹啊!

关中人有句古话:生意不成,说聒不到。意思是说,生意没做成,是你推销语言不到位。庙会上,不时地传来地道的关中腔:“甜得很!甜得很!”那是卖橙子的在喊,第一个“得”字之后的拖音,还拐了一个弯,就像秦腔一样婉转动听。其他小贩听见,也学着吆喝:“酥得很!酥得很!”卖馍豆小贩唱出了酥酥的馍豆味。“香得很!香得很!”油糕摊前老伯伯笑眯眯地喊着。“棉得很!棉得很!”卖袜子的小伙子把“得”发成“机”,这口音应该是咸阳东部人,听起来别有韵味。“聊得很!聊得很!”服装摊前那个帅气的中年男好像和前几家比赛一样,腔调高了一个八度。人们走着听着,会心地笑了。我也不禁哑然失笑,这不是“仿句”吗?

庙会只有一天,但成交量却很大。七点多,夜幕降临,街上行人还很多,不少刚下班的人才赶来。可多数摊位上货物已经不多了,小贩身后的空纸箱骄傲地摆在那里,向人们展示着主人一天的功劳。有人感叹道:“这个物资交流大会馋火得很啊!”

看着手里提着花草、小吃等物品的行人三三两两匆匆走过,我能感觉到他们心里的满足与快乐。也许,这就是古庙会人气爆棚的原因,也是它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原因吧。(B)(13)

新闻推荐

咸阳高新区三星电子科技产业配套园二期项目全面建成

阳光讯(记者赵小康)近日,随着咸阳市高新区三星电子科技产业配套园二期道路、管网工程收尾逐渐完工,标志着三星配套园二期项目...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