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潜增效强保障 市自然资源局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纪事

咸阳日报 2020-07-21 07:44 大字

郭亮亮 本报记者 王高峰 庞茜

近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将一面“业务精湛、服务一流”的锦旗送到市勘察测绘院,感谢勘测院在为学院新校区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征地面积600余亩,建设时间紧、测绘任务重,市勘察测绘队迅速进场,白天采集数据、晚上挑灯夜战,将原本需要7天才能交付的征地数据24小时完成,创造出了咸阳市征地数据测绘的“咸阳速度”。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局紧扣源头防腐、效能建设的要求,在扎紧权力运行监管体系、倒逼行政职能转变、优化服务质量、推动干部作风改变上,多招齐发、联动发力,不断提高自然资源保障服务能力。

简政放权是改革的先手棋。市自然资源局顺应放管服改革,持续清权减权抓瘦身,推动市场活力动力得到有效释放。

严格落实简政放权各项政策措施,清理打通行政审批事项运转通道,最大限度去除行政行为对市场主体的干预,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许可事项流程再造工作,建立了三级四同“咸阳样板”。

坚定不移地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按照“应进必进”的要求,依次将承担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驻市政务大厅,划转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实现审批与监管分离,确保清单之外无权力,目录之外无审批。

多措并举推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建立“外网申请、内网办理、并联审批”的工作模式,将所有事项审批时限和申请资料压减50%以上,实现“不见面审批”或“最多跑一次”承诺。提高用地审批效率,通过简化手续、容缺办理、边受理边补正材料等方式,将用地预审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至5个工作日内办结。

4月中旬,市自然资源局会同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咸阳市)平台,完成一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拍”,从挂牌公告、报名受理,到资格确认、报价、竞价、成交等环节全流程电子化操作,参竞者之间互不见面、互不知情,系统自动确认成交结果。

国土资源“网拍”模式犹如一把刺入建设用地市场的“利刃”,既公开、公正、透明,有效防止了围标、串标等违规竞争现象,还进一步提升了国土资源的溢价空间,是咸阳市国土资源交易工作的又一次突破性创新。

今年以来,该局坚持完善体制抓监管,给权力运行套上“紧箍咒”。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监督防范体系,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管,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发挥信息技术体检作用,将各项业务纳入OA系统“一网办理”,通过设置硬性指标等建立审批监测预警机制,全面实施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网拍”模式,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提升智慧监管效能。

构筑坚强制度防腐屏障,修订业务工作和内部管理等28项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结合大棚房、违建别墅清查整治等工作,全面梳理土地和矿产开发领域的政策和监管缺陷,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监管体系,从制度建设上杜绝权力寻租空间,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推进的良性机制。

加强自身免疫促全员防腐,在全市系统推行党员干部廉洁守纪和履职尽责承诺制度,组织全员签订《廉洁守纪和履职尽责承诺书》并公开公示,通过自戴“紧箍咒”筑牢“防火墙”。

加强源头监管促规范,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梳理完善办事流程,对必备的条件、要素进行明确和公示,继续推行专业评估、会商审查等落实集体决策,完善随机抽查、第三方监测、纪检机构全程跟进等,建立源头抓起、预防为主、实时监控的管理体系。

7月9日,渭水华庭小区业主马明亮拿着今年刚办的房产证,到辖区小学给孩子顺利完成报名。

“多年的心事今年总算了了。房屋有了合法的产权证,以后要转让和抵押就不用愁了。”马先生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渭水华庭小区3栋楼盘因历史原因,一直未能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业主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自然资源局及时成立工作专班,经过土地落宗、房屋落幢、数据录入、登记审核、缮证等环节,在2个工作日内,妥善解决了该小区351户房屋首次登记,受到了办事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这是该局今年开展“质效双提抓服务,为民服务展现新担当”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局持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担起自然资源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职责。

不动产登记跑出加速度。以“争创全国百佳窗口”为契机,积极学习借鉴泰州经验,全面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模式,大力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政银协作、EMS快递服务”等便民举措,实现服务企业和群众零距离。不断简环节、减资料、压时限,将申办流程优化为3个环节,申请材料缩减至3件,办理时限压缩至平均3个工作日内,最大限度提高办证效率。

截至目前,办理各类登记2.6万件,发证总量3.49万件,帮助个人和企业融资41.58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集中指标办大事。坚持有保有压的总基调,统筹全市用地指标优先保障省市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挖潜增效强保障。在全省率先试点实施园地垦造耕地项目,创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主动服务不懈怠。采取领导上门问需问效,及时掌握企业和市县政府用地需求,科学谋划指标安排;及时推出特殊用地随报随审、出让价款分期缴纳、采矿期限顺延等政策,助力防疫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增强发展信心。上半年上报省厅79个城市批次2个单选选址101个项目,总面积8306.15亩,已争取用地2023.96亩。通过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出让土地33宗2840余亩,成交价款54.9亿元,土地净收益8.5亿元。完成73个补充耕地项目省级核查工作,新增占补平衡指标1.9万亩。(B)⑤

新闻推荐

咸阳市“硬核”措施开展蓝天保卫战1-6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2天

本报讯(记者刘计划)7月19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以来,咸阳市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两大目标,坚持方...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