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牵着民生 连着文明 咸阳渭城区已建成垃圾示范小区35个

阳光报 2019-12-27 06:00 大字

阳光讯(记者 赵小康 通讯员 李桦 文/图)12月23日,咸阳渭城区文汇办愿景园小区居民魏莉走出楼门,手里拎着一袋垃圾,只见她熟练地将厨余垃圾从塑料袋内倒入厨余垃圾桶,又将污染过的塑料袋投入其他垃圾桶内。

在愿景园小区广场东边,一排排智能垃圾箱整齐划一,垃圾分拣台干净整洁,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这里居民的一种日常生活习惯,投放准确率达到90%。

愿景园小区是渭城区首家“四分类四清运”的示范小区,从今年7月份以来,社区采取红黑榜的方式,对垃圾分类积极性高、做得好的居民进行表彰奖励,对做得不好的进行批评教育。

渭城区文汇路街道办副主任豆崇林说,愿景园小区有990余户、3000多名居民,辖区采取入户宣传、文艺晚会、微博、微信公众号、知识培训等多种方式,

在“精细化”“科学化”的推进下,少数社区居民从不理解、不配合到习惯正在养成。

据悉,渭城区目前已建成垃圾示范小区35个,正在打造18个,力争全年完成131个小区示范推广。

咸阳作为全国第一批推行垃圾分类的重点示范城市之一,今年6月10日,召开了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千人大会。出台了《咸阳市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采用“互联网+生活垃圾分类”的方式,先后引进海螺水泥、启迪环境和智享亿家3个市场主体参与垃圾分类收运处置。

走进中华世纪城、林凯城、清河坊小区,处处都有垃圾分类的公益宣传标语,为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部分小区设立智能垃圾箱,居民只需注册乐色管家APP,采取扫码的方式获取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

在咸阳市实验学校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做的手抄报、垃圾回收再利用、垃圾分类宣传片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现在推行垃圾分类的氛围很浓厚,同学们都争着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谁要是不知道垃圾怎么分类,那就‘OUT’了”。学生王一涵说道。

该校副校长周广玲说:“垃圾分类不是一时的日常行为,是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参观、主题演讲、现场体验等多种方式,形成垃圾分类习惯,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德育教育、生态教育持之以恒抓下去。”

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据咸阳市垃圾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避免垃圾收运处置过程中,出现“先分后混”现象,咸阳统一四分类车辆标志,给每台车安装北斗定位系统并纳入数字城管平台监管。

截至目前,咸阳城区已设置智能分类箱149组,积分兑换亭37个,覆盖35处办公场所的184个机关事业单位,62个居民小区,8个大型企业和10所学校,开展垃圾分类的机关事业单位665个、学校107所。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软件平台注册人数达9.57万余人,11月份回收有害垃圾503公斤、可回收物104吨,日处理厨余垃圾106吨、其他垃圾750吨。

新闻推荐

土门关下情何在?

北方的冬天清冷高傲得很,倘若没有点雨雪,更是让冷孤傲地无处藏身。赶在雪花到来之前,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的一行人来到河北省...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