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落尽诗匠乃成

宜宾晚报 2019-09-02 11:08 大字

□ 邓勤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样的名句,竟然是一个生活在金朝的16岁青年所作。此人是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等传世。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清代张景星《阮诗别裁序》谓:“遗山未尝仕元,而巨手开先,冠绝于时,固不必言”,对元好问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进行了客观评价。

宋金对峙时期,战争频仍,百姓饱尝流离失所之苦。文学史家朱东润认为,“人在兵戈中转悠,国家在兵戈中转悠,天地在兵戈中转悠。元好问的命运在哪里,他在一切中转悠。”作为金朝第三等人的汉人,即使有些知遇的好运,只能作为女真人的文学侍从之臣。与李白靠结交权贵进入仕途不同,元好问积极参加科举考试,相继出任了几地县令。金朝被宋蒙联军灭亡时,在金朝中央政府任职的元好问成了蒙古人的俘虏,被囚数年。晚年,元好问重回故乡,隐居不仕,潜心著述,直到终老。

元好问身处在辽、金、夏、蒙古环伺恶斗的年代,他辗转求生、用诗词记录时代的残酷,譬如他在《叶县雨中》吟道:“春旱连延入麦秋,今朝一雨散千忧……”河南农民种小麦靠天吃饭,遇上干旱忧心忡忡。对于农民的痛苦,元好问感同身受。不幸的时代,成就了元好问这样伟大的诗人。朱东润长期致力于对元好问生平及创作的研究,他出版的《元好问传》分为“元好问的青少年时代”等十章,描述了元好问坎坷的一生,揭示其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并对其咏叹时代和人生的诗文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此书,可以窥见为何元好问被称为“时代造就的文学家”。

“昨日东周今日秦,咸阳烟火洛阳尘……”在元好问的《杂著九首》中,我们会发现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元好问诗词里,有喜怒哀乐,有奔走荣枯,也有徙倚权门。这些多面相,最终构成了真实的元好问。在梳理元好问生平及诗作的同时,对于金宋蒙之间的战事、治国方略和统治者的智慧,作者也进行了精到的点评。作者感叹道,“人的痛苦真是无穷无尽,一切都是不得已。人生是自由的么?你是自由的,然而还有一张世网,要自由便要和世网格斗。”

清代学者赵翼曾在《题遗山诗》中赞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不幸的时代,却成就了元好问,沧桑落尽,诗匠乃成。也许,每一个文人都需要在时代潮流中历练吧。

新闻推荐

秦都区政协爱心资助5名贫困大学生

本报讯(姬伟社记者韩永国)8月28日,咸阳市秦都区政协开展爱心助学活动,为区政协机关包抓的5名贫困大学生发放了助学金。区政协...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