嵕山渭水引发的忧国之思 韦庄《咸阳怀古》赏析
□舒菊
咸阳怀古
(唐)韦庄
城边人倚夕阳楼,城上云凝万古愁。
山色不知秦苑废,水声空傍汉宫流。
李斯不向仓中悟,徐福应无物外游。
莫怪楚吟偏断骨,野烟踪迹似东周。
这是一首七言怀古诗。韦庄的诗极富画意,诗的首联“城边人倚夕阳楼,城上云凝万古愁。”如展开了一幅意境高远、色彩瑰丽的画卷:在一个晴朗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城边的一处高楼,斜倚栏杆,极目远望,只见夕阳西下,乱云飞渡,顿生怀古之忧思。一个“凝”字写出了诗人心底涌动的思绪被眼前之景深深触动的感觉,“万古愁”油然而生。
颔联“山色不知秦苑废,水声空傍汉宫流。”运用拟人的手法,似有嗔意,嗔怪山水无情,无视世事变迁。咸阳因地处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而得名,诗人北望九嵕山,南眺秦岭,山色依然像秦汉时一样巍峨苍翠;渭水近在咫尺,水声拍岸,正绕过汉朝就建起的长安城兀自东流。眼前的故都山水进一步激发了诗人的“万古愁”,他想到当年秦灭六国,在咸阳仿六国宫殿建筑的华丽宫苑以及横跨渭水而建的秦皇宫,都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化为废丘,更不要说当年的人事早已经灰飞烟灭。
颈联“李斯不向仓中悟,徐福应无物外游。”纵然山水无情,可是诗人站在秦国故都的高楼上,怎么能不联想到当年的人和事呢?仓中悟,典出《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是战国时楚国上蔡人,年轻时是郡县的一个小书吏,见官署厕所中的鼠吃住都不干净,且经常受到人或狗的惊吓而四处逃窜;而官仓中的老鼠,有吃不完的粮食,住在宽大的房间里,免受人或狗的惊吓,于是李斯感悟道:“人有没有出息,在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啊!”于是发誓学习,一心要做高官,后终于当上秦国的丞相。秦始皇去世后,李斯在和赵高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被判处在咸阳市腰斩,并夷灭三族。诗人在这里感叹李斯的遭遇,正如他在另一首诗中说的“安羡仓中鼠,危同幕上禽。”认为李斯所羡慕的“仓中鼠”,有如把巢安在帷幕上的燕子,其实处境极为危险。徐福的事迹见于《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秦始皇想寻找长生不老术,方士徐福上书说海中有神仙,于是秦始皇派他率众出海数年,却并未找到神山。徐福归来撒谎说,神仙嫌带的礼物菲薄,于是秦始皇再派徐福带着童男童女三千、五谷种籽和百工前往东海。途中,徐福觅得一片辽阔的原野和湖泽,便留居在那里不再回来。所以诗人说徐福本来也不是个超然物外的人,却能哄骗过秦始皇。
尾联“莫怪楚吟偏断骨,野烟踪迹似东周。”楚吟,指《楚辞》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类哀怨的歌吟。断骨,比喻极其悲伤。诗人在尾联说不要埋怨楚辞里那些歌吟极其哀怨,你看眼前郊外乱云飞渡的霭霭雾气,与东周诸侯争相称霸的时代多么相似啊!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把作者身处晚唐动乱,眼见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欲求安邦定国的志愿不得实现的复杂心绪和盘托出。
诗的作者韦庄(约836~约910),字端己,杜陵(今长安附近)人,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少长于下邽,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工诗词,有《浣花集》。韦庄生于晚唐时期,四十五岁时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后避乱到江南,五十八岁时再回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当时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乾宁四年,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韦庄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朱温篡唐后,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韦庄在七十二岁时候被前蜀任命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谥文靖。(B)(13)
新闻推荐
全市财政收支超额完成半年目标任务收入同口径增长10.4% 支出较上年同期增长9.6%
本报讯(王娟)7月2日,从市财政部门传来消息,上半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5.7亿元,占年度预算的59.5%,较上年同口径增长1...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