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构筑智慧健康养老新格局
本报记者梁高强
从被授予“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到城区4个街道被评为国家首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渭城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围绕一个基地,建设一批样板,汇聚一组数据,探索一个模式,服务一代老人”的总体要求,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智慧健康养老之路。
搭建基础平台 丰富养老载体
渭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健康养老工作,结合辖区实际,全面研究部署,制定出台了《渭城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成立了渭城区智慧健康养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牵头部门、职责分工和重点任务,把任务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有效保障了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落实。
该区投资9000余万元,建成了集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健康评估、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咸阳市智慧健康养老时间银行)、4个标准化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点、10个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免费为基层社区配备33台健康一体机。并不断提升科技化、现代化、便捷化服务水平,向老人发放智能手机2100余部和智能手环100个,向老年人提供助洁、助浴、助餐、日间照料、医疗保健和情感关怀等服务,有效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养生需求。
创新服务理念 建立“时间银行”
渭城区调动全区力量,整合全区资源,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率先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制,依托渭城智慧社区信息平台和北斗瑞泉信息平台,建立完善全区60岁以上老人电子健康档案,鼓励辖区大型医疗机构为老人打通绿色救援通道,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构建精准化医养康养结合服务体系。依托“在渭城”APP和“青年志愿者”服务,创新开展“政府+企业、云端+终端、线上+线下、公益+市场”等服务方式,为打通服务老人“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积极推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以协作或并建的方式进行合作,把专业的医疗服务机构引入社区。目前,已引入多家专业机构,建成了渭阳办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以及周边老年人提供长期托养、喘息照护、中医诊疗、康复理疗、慢病管理、保健养生、安宁疗护等全方位医养康养服务。
该区秉承“今天储蓄闲暇、明天收获急需”和“谁服务、谁受益”理念,遵循“时间等量交换公益”原则,以服务时间作为计量单位,创办咸阳市智慧健康养老时间银行。用“时间银行”作为服务需求方与供应方之间的桥梁,由志愿者(时间客)把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需要时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变“被动养老”为“主动享老”,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进一步增强养老服务的精准性。“时间银行”自启动以来,已加入时间客1790余人,累积“时间币”1.5万小时,不断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B)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萍)近日,市疾控中心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警示教育主题活动,筑起技工人的思想阵线和道德防线。大家观看了警示教...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