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委员为分级诊疗“把脉开方”
□记者吴军礼王万斌
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康复在基层,这是分级诊疗的实施目标。但因基层人才缺乏、医疗设施设备落后等原因,导致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影响双向转诊有序推进。
在近日召开的咸阳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来自医疗卫生界的委员们齐聚一堂,就分级诊疗健康发展“把脉开方”,建言献策。
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缺乏
市政协委员李冰波曾在荷兰学习工作多年。他说,荷兰全科医生资质门槛高,对业务能力要求很严,而我国基层全科医生的情况完全相反,这导致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很低,只能做公共卫生服务。以人才为核心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再叠加消费观念问题,导致病人集中涌向三甲医院。病源向上流动,降低了基层医生提升业务的空间,进一步造成了基层优质医疗人才的缺乏。
市政协委员胡军虎常年走访农村发现,村卫生室人员老龄化严重,甚至没有相关从医资质。“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村医,在现代化办公普遍的当下,甚至不会用电脑。”胡军虎说,一些年轻的从业人员缺少必要的学习和深造,甚至靠父辈的口传心授。
市政协委员李卫军说,除了病源上转、人才缺乏之外,基层医疗机构在硬件设备上也存在硬伤。如,一些三甲医院医生下乡支援基层,因为设备问题而束手无策。
强基要先解决人才问题
如何化解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缺乏问题?李冰波建议用好多点执医政策,让大医院医生利用碎片时间服务基层。而李卫军则认为,让大医院医生支援基层并非长久之计。因此,应增加基层医疗工作者到大医院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把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带回基层,实现强基目标。
胡军虎也认为,在分级诊疗的强基层、保基本、补短板中,首先要解决人才问题。这需要把村卫生室人员纳入体制,提升其业务能力和待遇水平,同时要对乡镇医院人员加强考核,避免他们只向上“转运”病人而不看病,导致业务能力逐步弱化。
李卫军还建议,要适应发展趋势,以智慧医疗的出现和应用为契机,实现上下级医院间网上会诊,促进化解人才分布不均等问题。
分级诊疗的关键在“强基层”
市政协委员、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赵晓平认为,分级诊疗不仅要分化病源,更重要的是要能留得住、治得好。因此,要把人民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分级诊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要让病人“留得住、治得好,早诊断、早治疗”。然后按照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等目标,找准各级医疗机构定位,抓住强化县域医院医疗水平的牛鼻子,加大资金投入,让500家县级医院升为三级医院目标尽快落地。
强县域,也是李卫军的建议。他说,要加快各县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壮大发展,同时还要避免无序竞争,确保在双向转诊中,县级医院能够接得住,并与乡镇、村和三甲医院等搭建起良性的互动、沟通渠道,建成“15分钟医疗圈”,让病人逐步认可县级医院。
“目前,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别建设了疑难危重病抢救中心、基层人才培训中心、常见病规范化治疗培训中心等,为强基层发挥着公益作用。”鉴于此,赵晓平认为,要发挥公立医院类似的公益性,以促进基层医疗水平提升。
新闻推荐
记者赵小康李瑜通讯员文慧为加强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新时代党委班子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