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增四创”促就业铺设增收致富新路子 咸阳“六四四”法全面提升贫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之二

咸阳日报 2018-12-12 10:18 大字

本报记者 刘计划 实习记者 高依

搭平台、兴产业,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才能加速脱贫攻坚的进程,从根本上实现群众脱贫、走向富裕。

今年以来,咸阳市按照“转移就业增岗、公益岗位增岗、扶贫基地增岗、社区工厂增岗,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信贷、创业帮扶”的“四增四创”模式,下足苦功夫,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劳务转移促进就业

“定向招聘、校企对接、异地劳务协作……”今年,咸阳市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务转移实现贫困群众就业。

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与江苏省昆山市、安徽省滁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广东省深圳市等地开展劳务对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举办咸泰扶贫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40多场,落实就业岗位8815个,帮助323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脱贫。

同时,借助中国银行定向招聘,让“北四县”200多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实现就业,带动200户贫困家庭10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一场场招聘,一次次培训,彰显了咸阳市在脱贫路上的决心,也让贫困家庭看到了希望。

截至目前,全市适龄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6629人,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转移就业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公益岗位保障就业

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成了脱贫的重点,如何让这些家庭搭上脱贫的列车,市委市政府积极制定政策。

“按照‘就近上岗、一户一人’的原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贫困村特设清扫保洁、治安巡逻、劳动保障信息收集等公益性岗位。”咸阳市把群众的利益最大化。

“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群众进行兜底安置,对实现公益特岗就业的贫困人员每人每月补贴600元,全部由就业专项资金承担。”对哪些人能上岗,发多少待遇,资金怎么来等,对每一个细节,市上都作出方案,真正做到了安置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致富一家人。

目前,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16629人,其中在1433个行政村设立就业扶贫公益特岗安置“三无”贫困劳动力3725人,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开发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3856人。(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这种病太凶险千万别给孩子当感冒治!

本报记者薛璐入冬以来,气温骤降,急性喉炎患者增多,其中不乏极其凶险的状况出现。为什么说它凶险呢?是因为急性喉炎的早期症状...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