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誉三秦 声震八方 走近省级非遗项目咸阳牛拉鼓
民俗学家梁澄清先生曾说:“放眼当今,能与“咸阳”这两个沉甸甸的字相称的,只有两件事物,原上的冢和牛拉鼓。”2007年5月,牛拉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期,由华商报社联合西安秦腔剧院、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共同发起的“国风秦韵——2018陕西非遗文化季”,让我们一同走近省级非遗项目——咸阳牛拉鼓。
威震关中,得誉“秦之魂”
牛拉鼓是陕西省有极大影响的民间庆典性鼓舞表演艺术,起源于秦代以前,扎根咸阳,威震关中,被誉为“秦之魂”。因所用大鼓高约120厘米,直径约140厘米,鼓身较大,须用牛车拉运,鼓手要站在牛车上敲击,从而得名“牛拉鼓”。表演时,鼓手双手各持长约50厘米的鼓槌,边敲边舞,动作具有“刚而不蛮、逸而不浮、稳而不沉、狂而不乱、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风格。
牛拉鼓一般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为社火队开路,与旱船、高跷、竹马、芯子等秧歌一起,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社火队伍,整队出发表演,以示庆贺。牛拉鼓传承人郑明寿,因鼓技超群,表演的“十二花”鼓舞动作深沉有力,稳重大度,大起大落,有翻江倒海之势,深受群众欢迎,曾被誉为“西北鼓王”。
当代传承,希望得到更多人重视
如今,在郑明寿的儿子郑志文的苦心传承下,享誉八方的咸阳牛拉鼓被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多次演出中斩获殊荣。“祖辈留下的宝贝不能丢,这可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艺术财富。”郑志文说,而他也将鼓艺传给了自己的下一代。
据悉,郑志文的妻子吴华威及女儿郑莉君、郑莉娜、郑莉红和儿子郑莉鹏都是演奏牛拉鼓的行家里手。更让郑志文感到欣慰的是,在自己手把手的指导下,孙子也能心领神会,将鼓艺表现得淋漓尽致。“希望作为省级非遗项目的牛拉鼓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使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得到更好传承和提升。”郑志文表示。
在此,我们欢迎您通过新闻热线、邮件等方式,推荐如郑志文一般的陕西省非遗传承者动人的非遗坚守故事,以初心致匠心,共同助力陕西非遗发展。
>>推荐形式
1、人物故事(请注明姓名、年龄、拿手的非遗项目、人物故事以及联系方式等)
2、来稿请发送至电子邮箱hsbkfqgzs@126.com或致电029-62502889,纸质来稿请寄送至: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3001华商文化传媒中心9楼公共传播中心(收)华商报记者 陈梦扬
新闻推荐
杜龙江7月27日上午,电影《信·守》在咸阳大秦剧院举行了首映仪式,近千名现场观众心灵震撼,现场飙泪。这部以咸阳彬州市北极...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