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新剧作的专科辞典
窦世荣
陇东素有戏剧之乡的美名,早在秦代,陇东与秦地咸阳为邻,是大都的京畿之地,陇东百姓既有秦风又有秦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1919年五四运动推行新文化以来,陇东文艺工作者利用秦腔和陇剧(原为陇东道情)、快板书等,在宣传革命思想,动员人民参军支前,发展生产,建立新中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后,文艺工作者又根据社会不同阶段生产和斗争的需要,组织专业和业余作者创作上演了大量的反映新生活的现代新剧目。这些新剧作通过舞台表演,极大地鼓舞了人民斗志,有力地推动了陇东各项社会生产和建设,活跃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这些大小剧作数量庞大,就体裁讲,有秦腔、陇剧、秧歌剧、话剧、道情剧、眉户剧、皮影戏、快板书等多种;就内容讲,工农商学兵,吃喝穿戴行,无所不包。
庆阳新剧作,从清宣统元年已酉科拔贡曹应辰写出第一部鞭挞社会时弊、讽刺做官为宦者的《戏中戏》起,在陇东这块戏曲热土上涌现出了柯仲平、马健翎、墨遗萍等一大批知名现代剧作家,他们创作了上千部戏剧作品。其中,柯仲平的《模范城壕村》、马健翎的《血泪仇》《穷人恨》《十二把镰刀》等都是新剧目中的佼佼者,受到观众喜爱和好评。
如今,日月轮转,时过境迁,以上很多优秀剧目和已搬上舞台的无数好剧目因一戏一套舞台布景,下乡演出道具难带,多束之高阁难以与观众见面,以致后来者,既不知当时盛况,更无法了解往昔剧作的盛况和全貌。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陇东学院副教授吴娱女士,耗费数年时间,搜寻于书籍报刊,采访戏剧演员,采访本写满了几摞,终于搜集整理撰写出这部27万字的《陇东剧作者传略与作品提要》,由中华书局于2018年4月出版发行。
吴娱女士热心戏剧且独具慧眼,以独特的视觉展示往昔庆平两地戏剧创作上演的状况,抢救了濒临散失的珍稀剧作,记载了往昔剧作的基本要素,这在甘肃以至全国都是少见的,珍贵的。
笔者读后觉得这本书有以下特点:
一是资料搜集翔实。该书所载作者和作品及其简介,都有根有据,无粉饰夸张的成分,为研究陇东戏剧艺术,提升戏剧创作水平,再现当年戏剧阵容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二是文献罗列清楚。作者采用不录整部戏词,而简介戏剧情节等方法。情节是戏剧的第一要素和生命,作者在书中,对每部剧作的主要情节、基本要素,都作了详细介绍,按作品上演时间和作者年龄,由先到后、依次排列,在每个作者名目下,有姓名、生卒年份、人生简介、主要剧目内容和情节介绍,上演或获奖等情况,一目了然。
三是传承编剧风尚。陇东素有戏窝子美名,编剧、演戏、看戏,在那文化生活欠缺的年代,演戏看戏,是人们闲余生活的唯一娱乐,成为大家生活不可缺乏的风俗和精神食粮。此书出版发行,旨在向后人展示先辈剧作阵容,传递陇东写戏风尚,为后来者出示阵容,为他们效法提供了很好的写作样板。
四是刊登精彩唱段。戏曲语言,除了道白,就是唱词。所谓听唱戏,主要听用音乐伴奏的唱词。本书在无法刊登剧本的情况下,采取选登唱词的办法,实乃高明之举。全书在《部分陇东剧作唱词选》中,所录唱段达185面之多,几占全书十分之四。这些唱段,多用诗歌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在一起,再用喜怒哀乐的不同音乐旋律唱出来,给人一种如歌如怒、如泣如诉的绝美的音乐享受。
新闻推荐
2017年9月,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初一(8)班的教室里,《学习伴成长》一课的课堂教学刚刚拉开帷幕。我请赵×茹同学朗读一段材料,她...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