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您看咸阳 华商报邀请市民参观咸阳高新区规划馆、新兴纺织工业园和赵梦桃纪念馆 “很振奋 很新鲜”大学生希望毕业留咸阳

华商报 2018-05-22 02:24 大字

5月18日,在《华商报·今日咸阳》创刊8周年之际,华商报邀请市民和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余名师生,前往高新区规划馆、新兴纺织工业园和赵梦桃纪念馆,看咸阳昨日今朝。

一位市民感受发展变化

打消当“钉子户”念头

“真是高科技呀!”18日上午9时许,在咸阳高新区规划馆,看到光影配合着视频大屏幕介绍高新区时,市民感叹道。

当天,参与者一起了解自1992年至今咸阳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参观完第一展厅,讲解员伸出手掌放在门缝处,以“芝麻开门”的方式打开第二展厅大门,市民参观热情高涨,认真观看墙面展板上的产业布局介绍、大屏幕上的发展历程和影音室里的3D短片。

咸阳高新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黄成介绍,近年来,咸阳高新区狠抓CEC8.6代线等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商,全力打造医药产业园、中韩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平台载体,不断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了电子信息、医药、新型合成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支撑有力、重大项目龙头引领、招商引资遍地开花的态势,咸阳高新区各项开发建设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17年咸阳高新区在全国168家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上升至97位,是近年来国家级高新区中争先进位幅度最大的高新区。

“还是得多出来走走。”45岁的张先生家住渭河南岸,他坦言:“我们那儿2016年开始拆迁,之前还想当“钉子户”,现在念头打消了。这次出来看高新区发展得这么好,我觉得国家还是要发展,我要痛痛快快接受征地,让家乡快速发展。”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学生小刘说,看了咸阳高新区的规划建设,很振奋,很新鲜,希望毕业后能留在咸阳发展,争取学有所用。

看纺织一线昔日今朝

“梦桃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

当日上午10时许,在纺织工业园内,大家走近生产一线,了解现代化工业厂房里的纺纱、织布过程。偌大的车间内,机器急速运转,工人寥寥。赵梦桃小组第十二任党组长赵梦梦2012年成为国棉一厂纺织女工,她说,刚下车间时,厂里的机器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不先进,容易缠线,同事们常常没有时间喝水吃饭,搬至新园区后,新设备省人省力,很先进,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车间温度、湿度没以前那么大,环境变好,饮用水也由自来水变成了净化水,吃饭时间延长了。”

“大多数人没去过原来的纺织车间,高温高湿,人在里面待一会儿真的受不了,纺织工们非常辛苦。”参观过后,家住秦阳花园的周斌老先生说,“现代工业厂房比过去好多了,自动化程度也高了。”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学生们在参加完赵梦桃纪念馆后纷纷表示,“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的“梦桃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纺织工人,作为现代的学生,他们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以此为榜样,做个好学生、好职工。华商报记者 史嘉婷 实习记者 魏山刚 摄

新闻推荐

张智华来咸阳市 调研质量工作

本报讯(记者马驰骋)5月18日下午,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智华带领省质监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来咸调研质量工作。副...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