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新城秦人平民墓葬有重要考古发现 2000多年前酿造酒仍富含氨基酸 通长60厘米的铜剑依然寒气逼人

华商报 2018-03-19 04:27 大字

密封较好的铜壶里发现约300毫升近乳白色液体,经检测是酒类物质,距今已有2000多年

拂去泥土后剑身依然寒气逼人,铜壶内保留的酒仍存丰富氨基酸。近日西咸新区岩村墓地秦人平民墓葬的考古新发现,让考古人员都感到吃惊。

铜剑长60厘米

依然寒光逼人千年不锈

岩村墓地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南部,属于秦都咸阳城遗址坡刘至花杨村平民墓区范围。据该考古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介绍,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为配合西安北至机场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队在该处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56座,其中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49座、汉代墓葬1座、清代墓葬6座。

这里发掘的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形制分为直线式洞室墓、竖穴土圹墓和瓮棺墓三类。其中,以直线式洞室墓数量最多,属于秦咸阳都城时期的平民墓葬。尽管墓葬多被盗,但仍出土了陶、铜、铁等不同材质的遗物260余件。

在秦人墓葬中发掘出土了保存完整的铜剑一柄。剑通长60厘米,剑首圆形,茎部圆箍状,剑身是中部起脊的八面体,近锋端有明显的束腰。这种造型最早出现于吴越地区,属于传统的“周式”长剑,一体连铸,茎部缠绕丝绳可以舒适地持握,束腰及八面体的剑身有很强的杀伤力。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秦俑坑出土的剑,剑柄多是扁的,这把剑的剑柄是圆的,和越王勾践剑相似,长度也相当,所以具有明显的吴越地区春秋剑的遗风。”许卫红说。

本次发掘出土的这柄铜剑,刃部可见使用后留下的豁口,推测是一柄经历腥风血雨的实用武器。许卫红表示,根据青铜长剑的造型特点判断,其铸造年代要早于战国晚期。从首到锋通体无断裂痕迹,拂去黄土,剑身依然寒光逼人、千年不锈,当时的冶金铸造技术水平可见一斑。

铜壶内意外发现液体酒

近乳白色透明纯净

许卫红介绍,在一座竖穴墓道双墓室的秦人墓葬的铜壶中竟然还有意外发现:液体酒。这些酒比铜剑所处的时期要晚一些。

铜壶属于青铜礼器,又称为锺,是酒类液体的盛储器。按照周礼制度,丧葬墓葬中出土的铜壶,多与下葬过程中举行的“献祭”仪式有关,填埋时应该都盛有酒类,但受时间、铜壶质地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能留存下来实属意外。

本次出土铜壶的口部以条状物覆扎有粗布,密封性极好,因此得以保留总量约300毫升的近乳白色、透明纯净的液体。第一时间送至相关单位开展科技检测后发现,液体中含有较高的羟脯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以及少量任二酸、月桂酸等脂肪酸物质。其中,羟脯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4.83ug/g和2.40ug/g,属于酒类物质。“属于酿造酒,不是烧酒”。

据专家介绍,在咸阳地区的秦人墓葬中,近年的考古发掘已有二例铜壶内残存液体的情况,其中一例是坡刘村的秦贵族墓葬,与本次发掘属于同一处秦人墓地范围。本次发掘并经科学检测的酒类液体,经过两千多年仍存丰富的氨基酸物质,体现了咸阳为都期间的酒业酿造水平。这些考古发现记录的不仅仅是秦人生前好酒的习俗,更透射出秦帝国对周礼制度的延承,对研究秦咸阳城的文化面貌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珍贵,但这并不是陕西考古发现最早的酒。最早的酒应该是仰韶文化时期的米家崖遗址出土的史前酒残留物,距今已有5000多年了。龙山时期的酒也发现过不少。”专家说。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新闻推荐

市农机管理中心命名第二批市级农机示范社

近期,咸阳市农机管理中心在全市启动第二轮市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活动。各县市区农机部门严格按照《咸阳市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标准》要求把关,推荐上报候选合作社,经实地查验、网络...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