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生发展的“全景”模式 咸阳市秦都区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综述

陕西日报 2017-12-29 06:23 大字

常态化开展广场文艺演出,群众生活更多彩。

建设社区文化活动站,群众在家门口进行文化交流。

欣欣向荣的城市景象。

12月26日,咸阳市秦都区的61名新增乳腺癌、宫颈癌“两癌”妇女领到了妇联发放的关爱救助金,而这已是该区连续第4年对患有“两癌”的妇女进行救助的一个镜头。自2014年开始,秦都区按照每人5000元标准,由财政出资,对患有“两癌”的妇女进行救助,截至目前,秦都共投入资金284万元,救助妇女568人。

坚持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连续五年实施农村教育、合疗“两免”工程,设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基金,出台《城乡居民大病补助暂行办法》,为弱势群体发放各类补贴补助……

2017年,秦都区共实施民生工程247个,截至11月底,共完成投资19.1亿元,其中完成就业类项目5个,完成投资2368万元,教育提升类项目30个,完成投资3.27亿元,卫生健康类项目22个,完成投资1.07亿元,文化信息惠民工作58个,完成投资3004万元,生态环境建设类项目4个,完成投资6.26亿元。

倾情民生、反哺民生的理念时刻彰显在秦都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而每一项民生工程都留下了秦都区委区政府执政为民、发展惠民的深刻烙印。

关爱未成年人成长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全力发展民生,秦都将民生事业的又一重要支点放在事关千家万户的教育工作上。

校安工程、操场改造计划、新建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经典诵读等让教育既注重质量更注重内涵。秦都区也先后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和全省“双高双普”区验收。

去年,英才学校和彩虹第二中学陆续破土动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可分别解决1700和3900余名中小学生入学需求,同时,也标志着又有两所高水平、高质量的现代化学校在秦都扬帆起航,秦都向优质教育发展又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仅去年,秦都累计投入教育资金4600余万元,启动实施48个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集中采购各类教学设施,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先后培养省级教学能手19名,市级教学能手36名,区级教学能手70名。积极实施15年免费教育,累计支出学前三年免费、义务段“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学费免补资金共计9060万元,投入1522万元,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和农村所有学生营养餐的全覆盖。

在加强教育质量的同时,秦都还不断在丰富校园文化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教学楼之间的空地,根据部室、教室、走廊、餐厅、公寓、卫生间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出相应的文化载体,让每一方空间、每一块墙壁,都能起到警醒学子、感化学子的良好作用。截至目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本”活动、“学习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小手拉大手做文明市民”及“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十八岁成人仪式、文明礼仪实践等专题活动350余场次。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网上祭英烈”等活动650多场,评选并表彰“新三好”学生200名、“最美孝行少年”32名、“美德少年”50名及“十佳美德少年”10名,并向省市推荐“美德少年”7名,受表彰4人。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乐享公共财政阳光

今年以来,秦都区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守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坚持把民生蛋糕做大、分好。

近日,秦都区又一项惠民新举措让计生特殊家庭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温暖,全区279户计生特殊家庭全面签约家庭医生,签约医生为计生特殊家庭发放签约服务卡,记录每名对象户的年龄、病史、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

早在2012年,秦都就在全区试点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形成了服务社区和农村群众的新局面。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不断成熟,秦都全方位开展“1+1+1”家庭医师团队签约服务,目前,全区已组建“1+1+1”家庭医师服务团队263个,已签约家庭9.2万户,签约居民近28万人,重点人群3.1万人,累计跟踪服务68.63万人次。

今年4月,一个个设施完善的“健康小屋”让秦都群众眼前一亮,小屋内配有测量工具,如身高仪、血压测量仪、肺功能仪、人体成分分析仪、骨密度测量仪等,居民只要带上自己的身份证,就可以自行进行检测,随时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目前,秦都区投入资金75万元,在渭滨卫生院、古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成健康小屋五处,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健康体检。

机器人为你体检看似不可思议,在西兰办的党建服务中心内,健康服务机器人在选定了年龄性别之后,只需要全身放松站立,跟着机器人屏幕上的流程提示,不到三分钟,健康清单就打印了出来,体检的结果包括骨量、代谢、脂肪、心率等16项内容,健康与否一目了然。拿到体检结果后,居民可以到云医院会诊服务区,通过视频系统与专家进行诊疗,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开具电子处方。在秦都区已经建成的10个云医院里,使用人数已超过2000余人。云医院不仅提升了社区便民惠民服务水平,强化了社区服务能力,也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秦都区还推广分级诊疗工作,开展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完善分级诊疗联动机制,11家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6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支援医院全科大夫到乡村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查房、讲座、坐诊等累计187次。

其实,医疗卫生的新气象、新举措,折射出的仅是秦都民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片段。

强化就业帮扶,今年秦都举办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众和失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就业招聘会30余场次;把老旧社区与新建小区同发展、同提升,针对老旧小区不同需求进行改造提升,全区对180余个无人管理小区或楼栋进行了刷新;对背街小巷道路170余处进行修补,对偏转西便道、四段路、棉麻路等30余条道路进行了硬化,方便群众生活;为彩虹小区旧楼加装电梯,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全区累计为2.73万名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1610万元……

文化搭台唱戏提升百姓满满幸福感

放水养鱼,鱼多生龙。对于做好民生事业,秦都时刻保持着全速奔跑的热度和速度。

从年初的迎新春闹元宵50余场广场文化演出,到“阅读最美的风景”读书日系列活动,再到消夏大型音乐会,秦都高密度、高频次的文化演出为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送去了丰盛大餐、增添了新色彩。

为了给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精品,秦都区加大街办、社区和农村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完善社区、农村文体硬件设施。先后向街办、社区和农村配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99套,为23个社区配发社区文化活动器材,向辖区各文体社团配发便携式音箱37件。

“现在到处都有休闲娱乐的地方,广场、湖边、公园,小区还有活动中心,我们每天都要活动一两个小时。平时社区开展活动,大家都踊跃参加!”人民办乐南社区居民王凤兰欣慰地说。如今,无论是在城区的大广场,还是在乡村的大舞台,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居民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节拍欢快地跳着广场舞,不少社区、村组还依托文艺服务队,自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是在CEC8.6代线项目建设者之家,文化活动也成为最活跃的音符。

在陈杨办金泰社区居民自发成立笛子、葫芦丝等音乐组织,渭滨办704社区的居民组成模特队、舞蹈队、瑜伽队等,不仅为小区居民带来美的精神享受,还通过创新的文艺节目拿到了多项省市荣誉。截至目前,秦都已建成街办综合文化站9个,建成示范文化中心28个,建成全面健身路径和健身广场300余处。

在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秦都还不断加大城市建管力度,依托街办食药所和环卫所两支队伍作用,对出店占道经营、流动摊贩、市场秩序进行重拳整治,营造良好的经营生活秩序。美化亮化绿化城市,秦都对辖区人民路、秦皇路等重点区域的60余栋楼体进行了亮化,城市形象更加靓丽。

保障民生阳光推进,为了保证民生项目速度和质量兼顾,秦都区对于各个民生工程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每季度进行重点观摩,对于进展缓慢的项目下发三色督办单,夯实了民生工程严管细抓的基础,真正让民生工程成为群众的幸福工程。

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秦都区将举全区之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力建设开放富裕绿色文明幸福新秦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广大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切实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苏艳利王艳红)

新闻推荐

西北首条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咸阳投产

本报讯(记者狄西方魏建军)12月25日,7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无尘厂房,繁忙的流水线上,随着一块薄薄的大尺寸液晶面板下线,标志着总投资280亿元的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在咸阳高新区正式点亮投产...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