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古人如何御冬

阜阳日报 2017-12-08 01:00 大字

北方冰天雪地、南方阴风冷雨的冬天又来了。而每年入冬之后,冷空气的到访也会愈加频繁。在瑟瑟寒风中,人们不禁会想,在科技及御寒设备都不太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寒冬的呢?

火墙地暖古已有

秦朝时,在贵族家里和皇宫内出现了“壁炉”和“火墙”用以取暖。考古学家在咸阳宫遗址的洗浴池旁边发现了三座壁炉,其中两座供浴室使用,第三座则接近最大的一室,应该是秦皇专用的。壁炉主要是烧炭来御寒,并且将出烟孔放在室外,避免炭烟中毒。另外在秦兴乐宫遗址中还发现了火墙的做法,即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在墙的内侧,与灶相连通,已经具备了火炕、暖气的雏形。

明清宫殿的墙壁中,砌有空心的“夹墙”,也就是俗称的“火墙”。墙下面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在殿外的廊檐底下。在炭口点火后,热气就会顺着整个夹墙瞬间提升屋内的温度。

地暖可谓近年来取暖界的“新贵”,但地暖技术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地暖或始于魏晋时期。吉林省通化市发掘出的3座魏晋住宅遗址中,发现了火炕的遗迹。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曾描述过河北的地暖。当时,观鸡寺大堂的房基是石头做的,房基内部连通,从侧面屋外点火,热气往石头房基里流,大堂里就暖和了。

明清的紫禁城采用的也是这个办法。坤宁宫东暖阁,是康熙、同治和光绪结婚的洞房。殿外廊下,设有2个一人多深的炉坑,太监在这里烧炭;坑与暖阁下的烟道相连,主烟道直径70-80厘米,再分出直径40-50厘米的分支烟道。随着炭的燃烧,火气可以传遍烟道及其上的房间。

富人用花椒造温室

说起调节室内温度,现代人通常采用的设备是空调,殊不知,古人也有办法去调节室内温度。

在秦汉时,冬天可以调节室内温度的房间已出现,时称“温调房”。东汉科学家张衡《西京赋》里“朝堂承东,温调延北”一语中的“温调”,说的就是这种温调房。当时一般贵族家庭都有这样的房间,皇家当然更不例外。皇家的温调房空间更大更高级,被称为“温调殿”。

是什么使得房间具有保暖功能的呢?

有一种说法是“以椒为泥涂室”。《汉宫仪》上称,“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可见,当时花椒被视为一种防寒保暖的材料,捣碎和泥,制成墙壁保温层。椒房殿的墙壁还挂有锦绣壁毯,地上铺着厚厚的西域进贡毛毯,设火齐屏风,还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帐。在这样的房间里生活,冬天自然不会感觉寒冷。这种奢华的保暖建筑方法,也被后人效仿。据《世说新语》载,西晋全国首富石崇便“以椒为泥涂室”。

贫苦百姓,也有一些保暖御寒的办法,穿着纸衣就是其中之一。

纸做的衣服怎么取暖?对于当时一些贫苦百姓来说也是无奈之举。

纸,发明于汉代,到东晋时取代了简帛,成为书画的载体。南北朝开始制纸衣,唐宋时期,制纸衣、穿纸衣更为流行。由于战乱,加之官府横行暴敛,人民缺衣少食,只好以纸为衣,渐渐地,贫民用纸衣蔽体,僧侣着纸衣修身,士大夫出行也有穿纸衣的。

唐代用麻纸,纤维强度高,抗老化,防蛀虫;宋代用树皮纸,拉力强,耐折(。还有为加强御寒效果而特意加厚的纸衣,称为“纸裘”,原料一般采用较厚而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

“汤婆子”陪伴睡到明

建筑取暖是比较高效的取暖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室内暖和,但还需要一些灵活多样的设备来辅助取暖。

常见的设备有火盆,又叫“神仙炉”,是一款具有地方特色的取暖设备。据史料记载,火盆起源于黑龙江,传到今天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火盆的形状以圆形为主,大小不一,直径大多五六十厘米,有的还在盆边刻上吉祥图案。一直到现在,火盆还是农村冬天常用的取暖设备。

除了火盆,还有一些个人用的取暖设备,比如手炉和足炉。手炉多为铜制,是旧时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形制如小瓜大小,可随手提动,比较方便。且古代人宽袖大袍,手炉可置于袖中或藏在怀中带着,所以又有“袖炉”、“捧炉”的雅称。

手炉由炉身、炉底、炉盖(炉罩)、提梁(提柄)组成。炉身有两层,分外壳和内胆。内胆多为铜制,放燃炭以产生热气,而外壳包裹内胆,既能保存内胆的热量,又能通过内外两层之间的空气传导,将热量由内胆口沿上的镂空炉盖(炉罩)散发出来。镂空雕刻的炉盖有五蝶捧寿、梅兰竹菊、喜鹊绕梅等众多纹形,跟炉身的福禄寿喜、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等花纹相得益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手炉在明清最盛行,清末以后逐渐衰落。

说起足炉,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一说“汤婆子”很多人就知道是什么了。“汤”,古代汉语中指滚水;“婆子”则戏指其陪伴人睡眠的功用。足炉在宋代就已出现,和现在热水袋的功能大同小异,装满热水后放置在被窝里以提高温度。

足炉是一种铜质或瓷质的扁扁的圆壶,上方开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子,热水就从这个口子灌进去。足炉有铜质、锡质、陶瓷等多种材质,一般为南瓜形状,小口。灌足水的“汤婆子”旋好盖子,再塞到一个相似大小的布袋中放在被窝里,这样晚上睡觉便十分暖和。 (摘自《解放日报》)

新闻推荐

新《大秦帝国》预计拍百集明年开机

日前,媒体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获悉,慈文传媒与《大秦帝国》原著作者孙皓晖携手,斥资1.4亿注册了大秦帝国影视传媒,专门用于开发《大秦帝国》的剧集和电影。孙皓晖表示,预计拍100集,故事是原著小说的第...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