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迈上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起点 ——渭城区收获精神文明建设最高荣誉“大满贯”纪实

陕西日报 2017-11-27 06:07 大字

“十大孝子好媳妇好公婆”表彰大会。

“青春中国梦”校园文化艺术节。

志愿服务活动。

渭城好人馆。

朝雨文明劝导队成立。

公益广告。

陈二库 李巨 杨哲

初冬的渭城,寒意渐浓,人心沸腾。

11月17日,在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传来捷报,咸阳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沉甸甸的收获撼动了咸阳城,振奋了咸阳人。

分享咸阳文明硕果,渭城人格外自豪。

浏览成绩单,渭城区推荐的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咸阳市中心医院、中国石化集团华北石油局三普石油工程公司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文汇路小学获得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咸阳中学获得第四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道北中学的呼秀珍老师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此次表彰全市共10个单位和个人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最高荣誉,渭城独占鳌头,囊括6个,为咸阳精神文明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6个金灿灿的“国”字称号,让渭城收获了精神文明建设最高荣誉“大满贯”,耀眼的成绩渗透出渭城人艰辛的汗水和巨大的付出,折射出渭城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磅礴之力,彰显出渭城以全新的姿态迈上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起点。

善行义举道德力量催开文明新花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呼秀珍,“中国好人”马艳,“光膀哥”王弢,“陕西好人”赵银凤,“爱心舍友”康强、曹阳,“最美环卫工人”田雅丽、许春芳,“最美少年”姜新昊、柏卓然……争做好人,在渭城已成为一种新风尚。

52年,没请过一天病事假,没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没放弃过一个调皮学生,没收过学生一分钱补课费。呼秀珍,渭城区道北中学特级教师,凭借着对党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热爱,52年如一日,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认真对待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她爱生如子,总结出“爱生四法”:对学习好的学生,从严要求,保持优势;对学习中等的学生不断鼓励,步步推进;对“调皮”生和“学困生”以诚相待,宽容耐心;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处处体谅,悉心关怀。对于特别难教育的学生,她从不放弃,不辞辛苦挨个进行家访,用仁爱之心转化他们……今年,呼秀珍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平凡人的故事感召平凡人的心灵。渭城区依托“道德讲堂”、社区活动中心、农村文化大院等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单位、社区的宣传栏、黑板报、阅报栏的作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大力宣传凡人善举的故事,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好人就在身边。同时,组织好人代表深入学校、企业、机关、社区、农村进行宣讲,邀请“道德模范”呼秀珍、“穷人慈善家”赵银凤等先进人物与广大干部群众互动交流,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道德的力量,使崇德尚礼、至善至孝的精神不断升华。

打造学习楷模新高地。该区投资150万元对道北中学老旧办公楼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好人馆,将渭城历代涌现出的身边好人事迹进行收录,供广大干部群众免费参观学习;投资60万元在文林广场、火车站共设立道德模范事迹宣传栏15个,在各街办、各单位、各社区和公共场所设立善行义举榜130余个;拍摄“身边好人”宣传片,在“渭城微博微信”滚动播出……让正能量弥漫渭城大地。

向好人献礼,向好人看齐。该区积极开展辖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免费体检,身边好人、先进典型推荐评选等活动,每年举办“十大孝子”“好媳妇”“好公婆”颁奖典礼,在全区形成关爱模范,学习模范的良好氛围,让好人“蒲公英效应”不断扩大。目前,全区共有全国道德模范1人,中国好人3人,陕西好人4人,市级道德模范15人,市级“身边好人”29人。

立德树人点亮未成年人理想航标

五层楼、两千余名师生仅用了2分30秒就做到了安全有序撤离……这只是渭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效的点滴掠影。该区以“习惯养成”为根本,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广搭平台,巧设氛围,创新载体,探索出“习惯+德育”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全新思路,点亮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人生航标。

少年足球队,书法绘画、围棋、舞蹈、器乐、阅读、科技制作等各类兴趣班一应俱全,该区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1座,乡村少年宫6所,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习惯更加科学、健康,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架起了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桥梁。

咸阳中学“厚德·问道·致知·九思”,道北中学“文化育人·明德润心”,道南学校“悦读点亮智慧人生”,文汇路小学“手文化”,风轮小学“梦桃精神”和道北小学“情智教育”……一个个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品牌,编织起一个个道德孕育的摇篮。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实施家、校、社“同走进,共育共建”,在各学校实行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制度,长期举办家庭教育大型公益讲座、家庭评教风等活动。组织开展“大家访”“好家风好家训”和“我家的家风故事”征集等活动,在11个社区开设“四点半”课堂,成立55所家长学校,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让思想道德教育无缝对接。

活动传承文化,德育点亮人生。该区通过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全家共谱文明曲”“捡拾垃圾、美化校园”“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上街疏导交通、劝导不文明行为”等活动和优秀童谣征集、美德少年评选、网上祭英烈、中华经典诵读……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同时,把传统节日和市区重大活动相结合,用丰富多彩的活动点亮孩子们德智人生的航标。

近年,渭城区先后荣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陕西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区二初中被确立为“全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文汇路小学获得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咸阳中学获得第四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4名同学荣获陕西省“美德少年”,8名同学荣获市级“美德少年”;渭城中学两名学生热情搀扶倒地老人事迹被中央文明网、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宣传,引发广泛转载和热议。

全民奉献志愿服务活动有声有色

端午佳节,各敬老院、社区(村组)少不了志愿者的身影,为老人包饺子,送服务,送文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少不了志愿者的足迹,“渭城朝雨”文明劝导队穿梭于各个交通要道,机关干部志愿者穿梭大街小巷,让垃圾无处藏身……“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渭城蔚然成风。他们把大爱播洒千家万户,让爱充满渭城。

党员干部全员参与,用行动践行率先垂范。该区从抓好党员干部志愿者队伍入手,抓好社区志愿者的教育、培训、管理、维权等各项工作,发挥骨干志愿者的影响和带头作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先后成立了渭城区志愿者联合会、渭城区青年志愿服务队、渭城区扶残助残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388支,长期开展专业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比较完善稳定的志愿者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加入志愿者服务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群众积极参与,用风尚铸造了渭城服务品牌。渭城区不断加大社区、企业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把志愿者服务活动与创新社区治理相结合,大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先后涌现出了东风路社区“一刻钟”服务、联盟一路社区红白理事服务、渭城“银凤爱心服务队”和渭城曙光救援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志愿者服务活动成为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至目前,渭城区共创建各类志愿者服务品牌20多个,实名认证志愿者达7.5万余人,注册团体达388个,开展服务项目5399个,服务总时长达230余万小时,实现了志愿者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深入创建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新高

12年如一日,渭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脚步从未停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节节攀升,成果屡创新高。今年,咸阳市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与此同时,渭城收获了6项国家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称号。

2005年,“三城同创”渭城便踏上创文之路,历届领导矢志不移,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特别是2014年咸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号角吹响后,渭城更是砥砺奋进,追赶超越,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区财政、各街办、各部门三年累计投资约2.4亿元用于城市亮化、美化、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使城市面貌显著改变,全民素质大步提升。

“创文”路上,区级主要领导挂帅,深入一线查找问题,督办整改,大到小区整体面貌,小到街道果皮箱,只要是发现的问题,必将督查,必将整治,并创新举措,开展“随手拍”“文明劝导”“曝光台”等活动,让全体市民共同担任创文的监督员,让不文明行文无处藏身。同时,印发《渭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问责办法》,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街办、部门、单位、社区(村)及其负责人进行直接问责,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就地免职,真正让“创文”拿在手中、挂在心头,形成强大合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该区对辖区社区进行全面摸排,制定下发《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把87个存在问题多,改造难度大的老旧小区作为重点,从基础设施,绿化、亮化,环卫、休闲健身设施及面貌、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造提升,让老旧小区再次焕发风采,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创文的热情,为创文增添了一抹新绿。

文明创建热潮涌动,精神文明建设相得益彰。该区在全区40个窗口单位开展“创选评”竞赛活动,每年举办文明单位创建培训班,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行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加强辖区文明单位创建的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摘牌通报激发活力。今年,上报取消了7个省级和10个市级各类文明单位,并及时收回荣誉奖牌。

同时,该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宣传工作,建成8个“我们的价值观”主题社区,新建6条“我们的价值观”主题街区,3个“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广场,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进”活动,打造出了以群众文体活动为亮点的三普社区、以楼门文化为特色的昌源社区和以志愿服务活动为特点的滨河社区等示范点10个,赢得了居民群众对街道的信任,聚集了街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完成时。

如今,渭城共有各级各类文明单位179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35个,市级61个,区级78个,今年申创各级各类文明单位的市级文明单位36个,区级文明单位22个。

全新的时代,骄人的成绩,助推渭城区迈上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新起点。

站在新起点,渭城区委、区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城市的文明程度、整洁程度、有序程度作为衡量城市建设的标尺,以“智慧渭城”建设为切入点,深化举措,细化管理,靶向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迈向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

新闻推荐

咸阳市国有林场改革定性定编工作全面完成

近日,按照省、市改革的总体部署,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明确定性为重点,全面完成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定性定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定性质、明确公益功能。改革前,全市有11个国有林场,其中...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