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如果有来生,我还当老师!”——记全国道德模范、咸阳道北中学特级教师呼秀珍

陕西工人报 2017-11-21 10:46 大字

“我们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这份荣誉,在工作和生活中戒骄戒躁、严于律己、继续努力,用实际行动照亮厚德陕西。”11月18日,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咸阳道北中学特级教师呼秀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激动地说。

把爱心洒向三尺讲台

从1965年参加工作至今,呼秀珍坚守讲台52年,没请过一天病事假,没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没放弃过一个调皮学生,没收过学生一分钱补课费。她7次参加教学比赛,全部获奖,负责的科研课题获一等奖。2014年教师节,省教育厅为呼秀珍颁发了“教书育人终身荣誉奖杯”,她是当年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她说:“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我一生的追求,如果有来生,我还当老师!”

“我爱课堂,课堂就是我的岗位。”呼秀珍说。在教学生涯中,呼秀珍始终做到四个“认真”: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认真对待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翻开她保存的48本教案,扉页上都写着“认认真真教书,全心全意育人”“和和气气做严师,扎扎实实抓教学”等自勉的话,字里行间透露着她对教育的执着,对事业的忠诚。

把爱心洒向学生心田

学生们都喜欢呼秀珍,称她的课堂为“快乐的语文课”。她精心为学生们设计“一分钟演讲”“新闻播报”“分角色朗读”等教学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她和同事们一起制作了课件,先后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制作的网页讲解了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用制作的专题学习网站讲解了杨朔的《荔枝蜜》。这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探索中逐渐形成。

呼秀珍担任班主任40年,所带班级均被评为优秀班级。她爱生如子,总结出“爱生四法”:对学习好的学生,从严要求,保持优势;对学习中等的学生,不断鼓励,步步推进;对调皮的学生和“学困生”,以诚相待,宽容耐心;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处处体谅,悉心关怀。对于特别难教育的学生,她从不放弃,不辞辛苦挨个进行家访,用仁爱之心帮助他们。班里学生郑鹏入学时成绩比较低,各方面表现平平。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郑鹏因为没有达到自己设立的学习目标而难过灰心。呼秀珍认为这是一个教育契机,一定要借此激发郑鹏的自信心和勇气。她及时家访,找郑鹏谈心并帮助他调整学习计划。郑鹏说:“老师您放心,我的目标不会改变,我爬也要爬到前20名。”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结束后,郑鹏果然实现了目标。

把爱心洒向千家万户

从1999年起,呼秀珍不顾山高路远,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开展师德师风、家庭教育等报告940场次。从2002年起,她为社区和“家长学校”义务讲课98场次,普及家教知识。她自编教材,出版《放飞希望》《献给孩子的爱》《思念与传承》《托起明天的太阳》四本家庭教育专著;创办《好家长》简报200多期,印发1万余份;在《中国妇女报》“呼妈妈家教热线”栏目发表文章80篇,有针对性地为家长们答疑解惑。

呼秀珍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1965年,刚参加工作两个月的呼秀珍得知榆林受灾,她把身上仅有的40元钱寄往灾区;1983年,安康遭受严重水灾,她又寄去40元;她资助咸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赵阿肖和邹千禧每人每年1500元,直到他们有了稳定收入……

“春蚕吐丝,用生命奉献爱心;蜡炬成灰,以身躯照亮他人。”这是呼秀珍的追求目标,更是她的真实写照。她以凡人善举践行着当好园丁、甘做蜡炬的无私精神,谱写了一曲人民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动人之歌。(赵波)

新闻推荐

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等三项制度征求意见会召开

11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等三项制度征求意见会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肖芳,副市长王宏兵等出席并讲话。会上,讨论了咸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