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民俗“龙抬头”

咸阳日报 2022-03-02 08:19 大字

王新民

民间传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兴云布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此后,天上雨水会逐渐增多。地上五谷生长旺盛”,因此,咸阳人把这天叫“龙抬头”。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有人也称这天为“春龙节”。咸阳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旧时,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咸阳乡民在黎明时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挑回的水倒进水瓮后,再用炉灰自门外委婉步入宅厨,旋绕水瓮,呼为“引龙回”。然后点香烛、磕头、上供,虔诚祭祀,谓之“引龙回”。还有的人家用干艾叶熏床炕四角,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求龙抬头兴云布雨,滋润万物。同时,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希冀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这一天咸阳民间有爆玉米花、炒豆子、炒面豆的风俗。炒面豆是把面粉和成团,擀成手指薄厚的面片,用刀切成手指宽的面条,再把面条剁成四方小丁,放在铁锅里焙热的面粉里炒熟。据《咸阳市民俗志》载,是日:乾县、礼泉、永寿有些地方先把面团烙成饼,再切成小块放在锅里炒,因炒出的面豆像棋子,故叫炒“棋子豆”。这些炒熟的食品不但自家人吃,还要留一部分送给至亲。《咸阳市民俗志》载:上世纪60年代前咸阳、兴平、礼泉一带出嫁第一年女子的娘家这一天要给新女婿送豆豆。

这天,域内早饭普遍吃面条,叫“回龙面”,吃爆玉米花叫“挑龙头”,民谣曰“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这天,民间忌挖土扫院,怕铲伤龙身,划破龙鳞。不动刀剪,怕切了龙尾,怕刺了龙眼。不煎汤炒菜,怕烫了龙心,呛了龙胆。是日,咸阳民间还有理发的习俗,美其名曰“剃龙头”。据说这天理发,能给人带来一年的好运。这种习俗至今在民间仍很流行。

咸阳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初二还是药王孙思邈的生日,届时凡村庄建有药王庙的,都要举办庙会,庙会有大有小,会期有长有短。药铺、郎中行业多以隆重仪式祭拜药王,以示纪念。这种习俗在民间已很少见到。 (B)⑤

新闻推荐

礼泉公安局 纪律作风教育整训开局良好

本报讯(记者吴红)为全面提升全体民辅警的精气神和战斗力,礼泉县公安局从2月8日开始在全局范围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训活动...

礼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礼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