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大儒刘古愚在礼泉

咸阳日报 2021-12-23 09:34 大字

张根劳

《民国·续修醴泉县志稿》中介绍“烟霞洞,在县东北三十里。世传郑子真隐此。”

陕西名胜《咸阳·礼泉县·烟霞洞》:在礼泉县烟霞乡九嵕山下,泔惠渠之北。烟霞洞,因洞口晨昏有雾如烟,故名。泉水盈洞口,南流落地,有利民生。清德宗载湉时,咸阳名儒举人刘古愚曾卜居此洞,辟洞为宅,设坛讲学,广收四方志士。

刘光蕡(1843-1903年),字焕唐,号古愚,陕西咸阳天阁村人。清末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陕西维新派领袖,戊戌维新时期,他的许多学生如胡均、崔志远、李岳瑞等直接参与维新变法活动,在北方实际上起着维新运动旗手的作用。于右任论及戊戌变法有“南康(有为)北刘(光蕡)”之说。

据介绍,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刘古愚先生从泾干书院调味经书院任主讲席。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冬,戊戌变法失败,刘古愚先生受到牵连,被视为陕西“康梁新党”首要人物,县衙决定逮捕他,在陕甘总督陶模等人的庇护下,才免遭劫难。次年十二月初离开陕甘味经书院回天阁村。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春受门生邢瑞生(廷荚)、王绍亭等邀请,偕夫人王氏,儿子瑞吾、瑞駜,女儿席珍,移居烟霞草堂(复邠学舍)。

刘古愚到达礼泉后,居住烟霞洞。为了建学堂,按照当时的水平,要先在两三里的地方挖一座窑洞,人住进后要解决吃水问题,首要的是将烟霞泉的水引到学堂,这就形成了泉水涌出岩石间,南流灌田数十亩,由石崖分一支山间小道流至学堂前。一方面供给生活用水,多余的可以灌溉学校的农田。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学使沈淇泉具折保荐清廷,得旨由国子监学正衔晋升五品衔,特致书沈表谢。诏开经济特科,学政赵惟熙荐先生应征,先生笑曰:“吾将于后生辈屡进屡退耶”,复书谢之。次年,草堂学生五十余人,门人来自五湖四海,有本省三原于伯循(右任)、富平景志伊(莘农)、蒲城寇遐(圣孚)、户县张本善(性初),榆林张炽章(季鸾)、张崇基(阜生);外省有桂阳陈夑兄弟。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先生应甘肃总督菘蕃书聘,被甘肃大学堂正式聘为总教习。安置草堂诸事,撰《复邠学舍始末记》,离开烟霞草堂。侵晓上车起行,诸生攀辕长揖送别。

作为爱国教育家,刘古愚先生的教育救国理想虽未实现,但是他为社会造就了一大批有用人才。他的主要弟子有:于右任、茹欲立、李子逸、王授金、冯孝伯、杨西堂、杨松轩、张季鸾、杨西堂、朱佛光、范紫东等人,在民国时期的陕西以至西北政治军事和文化史上都有相当高的地位。刘古愚为咸阳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家、思想家,维新派领袖、关中儒学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关学后镇”。他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尤为显赫,近代陕西、甘肃等地的新教育都是由刘古愚而始。著名教育家、学者吴宓这样评价刘古愚:“咸阳刘古愚老夫子,为关中近世大儒,近数十年中,吾陕知名人士,无不出其门下。” (B)⑤

新闻推荐

礼泉多措并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本报讯(郭创王钟功)今年以来,礼泉县围绕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战略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

礼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