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果乡 果香

咸阳日报 2021-05-06 08:18 大字

刘博文

1986年初春,从军18年的我以十分虔诚的心情拥抱家乡,而这一次我是转业后以市委下乡工作队员的身份回到我的家乡陕西省礼泉县北部山区。

这里曾经是一方后稷教稼的故土,也是商鞅变法的热土,现在正经历着农村改革开放的大变革,派发出的改革红利开始呈现。但是由于受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农耕生产方式的影响,又地处渭北高原的南端,七山沟三坡田的地理自然条件比较差,特别是长时间以粮为纲、大规模向荒山进军,导致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加上农业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农民仅仅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致富进程相对缓慢。

怎样抓住农民致富的切入点,成为工作队的重中之重。工作队积极配合当地乡村干部进行调查研究,发动群众解放思想,拓宽致富视野,集思广益,理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思路:抓重点,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从以粮为纲到以果为主的转变,强化“造血”系统,发展苹果生产产业链,抓育苗、抓栽种、抓科学作务、抓销售,使农民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抓特色,强化“血液”活力,各村各户闯出自己的致富绝活等等;抓多种经营,鼓励大力发展养殖业,为“造血”补充微量元素。

一石激起千重浪,思路清晰天地宽。本来这里的苹果种植已初具规模,但是群众怕苹果多了卖不出去,怕没有土地种粮食又饿肚子,怕政策变化再砍树割资本主义尾巴……工作队员就挨家挨户做工作,对他们讲全国苹果生产和供需情况,引导群众坚定信心,种下金果银果,拔掉穷根,打好依靠苹果生产致富的翻身仗;积极组织群众参加苹果栽种的培训班,告别粗放的经营模式,提高技术,使整个山乡春季迅速掀起苹果种植热潮。

经过连续三年左右的辛劳、期待,在苹果丰收的季节,漫山遍野的红富士、秦冠苹果,吸引着国内外果商云集而来,果农个个喜上眉梢,苹果产业真正富了一方百姓。从此,这里的苹果闻名全国,远销俄罗斯、越南等。

而围绕着苹果生产过程中的疏花、疏果、套袋、剪枝、采摘、运销等,形成了一个长长的打工致富链,山川大地开始插上了别样的市场翅膀,使男女老少有了一份可观收益。

在果乡,不断地有勤劳致富的奇迹发生。建陵的农村青年妇女王淑琴发明的剪纸艺术苹果,果面上呈现出福禄寿喜等字样或者吉祥图案,成了远近客商的抢手果,一个可以卖到十多元,省上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汤房村过去采石头,大的卖小的弃。我们看到城乡建筑市场兴起,就组织他们进行建筑小石料碎石加工,不但变废为宝,而且组织了十多辆小四轮进行销售运送,石头价值一下子增加了三四倍。各家各户的养殖也发展了起来……

在下乡的那些日子里,我们翻山越岭、不避风雨,和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奔致富路。我们的队友刘忠冒着塌方的危险,组织群众掏修好一口废弃几十年的老井,解决了六百多人的人畜饮水难题。22岁的队友黄建华为了下乡工作主动推迟婚期,把娘家给她准备购置嫁妆的一万元借给村里打深水井。要知道,那时我们的工资也就五十元左右呀!

我是礼泉人,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深深地吸引着我自觉融入乡土情结。我时时刻刻被发展、变化着的人和事感动着。

苹果种成了,梨、李子、桃、杏树也发展起来。这里的春天成为花的海洋,秋天果香满天。我的故乡实现了从荒山到果山的脱胎换骨。

三十余年弹指一挥间,一个生态、绿色、富起来的山乡在向世人诠释她的矫健风韵和豪迈,使我懂得了扎根泥土汲取营养的芬芳。徜徉在弥漫着负离子与果香的环境里,有着别样的撼动与诱惑。故乡、果乡、果香永驻心间!(B)(9)

新闻推荐

最珍贵的时光

认真听讲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六年级贠大海4月23日,是我们六年级外出研学的日子。为了这一天,我和同学们已经期待...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