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高铁“牵手” “蓝暖男”昨开跑
来,和“蓝暖男”合个影热闹的高铁车厢本报全媒体记者 马昭 摄不同风格的车厢本报全媒体记者 马昭 摄
12月26日9时,伴随着D4355次列车从西安北站的顺利开出,备受陕甘宁三地群众关注的银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接入全国高铁网。时速250公里的CR300BF型复兴号动车组上线运营,两地行程运行时间压缩至3小时左右。本报记者昨跟车体验。
结婚纪念日老夫妻乘高铁看女儿
记者登上银西高铁首发列车,看到西安客运段以“红色文化”“旅游文化”“影视文化”为主题,打造了3个主题车厢。乘务员用陕北剪纸和陕甘宁革命圣地微缩景观装点“红色文化”车厢;“旅游文化”车厢里,布满了西安、银川两地著名景点;“影视文化”车厢内主打的《大话西游》主题装扮,更是深受旅客的喜爱。精心布置的“革命旧址文化长廊”“银西旅游风光景观”“大话西游主题影展”微缩展区,让乘客身未到心先游,感受银西高铁沿线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途中,列车乘务员还为旅客准备了精彩的文艺节目。魔术表演、陶笛演奏、民族舞,将活动的氛围一次次推上高潮。
乘客中一对耄耋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是西安交通大学老教授张国强带着老伴乘首趟列车去银川看女儿。身穿厚厚棉衣,头戴皮帽的老两口高兴地向记者展示着车票,张国强说:“以前去银川看女儿乘坐绿皮车或乘汽车需要10多个小时,现在高铁通车只要3个小时左右。今天是我们老两口53周年结婚纪念日,加上银西高铁开通,是喜上加喜,早就盼通车了,高铁开通让我和老伴有了‘说走就走’的冲动,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银西高铁司机带着爷爷乘高铁
“我开火车10年了,现在我的家乡也通了高铁。”谈起银西高铁,首发列车上,梁秀岩一脸兴奋。
帅气的梁秀岩兴奋的其实不仅仅是银西高铁开进了他的家乡,最重要的是他是值乘银西高铁的司机,他要开着复兴号回家乡。梁秀岩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机务段的一名动车组司机。他2009年从兰州交通大学毕业后,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从一名机车乘务员成长为车队管理人员再到动车组司机,这个从山沟里走出的大学生,开上了通往家乡的高铁。
由于家乡不通火车,今年80岁的爷爷也从未坐过火车。梁秀岩想在银西高铁开通那天带着家人一起坐一次回家的高铁。现在梁秀岩是全村人的骄傲,大家得知梁秀岩要开高铁到庆阳,都忍不住伸出大拇指。这次银西高铁开通,梁秀岩专门买了首发列车的车票,带着爷爷、妈妈、媳妇和孩子一起体验高铁的舒适和快捷。他的爷爷看着车窗外的景色对记者说:“棒极了!万万没有想到,车跑起来这样稳当,我来西安看他们更加方便了。”
银西高铁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在乘客中,有一对年轻的夫妻格外惹眼,他们都是铁路人,帅气的男生是西安高铁基础设施段礼泉南站职工李勇,美丽的姑娘是兰州铁路局银川电务段中卫南站职工李娜娜。李勇说,自己和媳妇李娜娜是大学同学,在大学时相知相爱,谈恋爱时,自己还在汉中铁路部门工作,而女朋友却是在中卫铁路部门工作。每到周末李勇为了陪伴女朋友,时常从汉中乘火车到西安,然后再乘普速列车从西安到宁夏,从周五下班后出发,到女朋友身边通常已经是周六的中午了,两人短暂的见面后,小李必须在周日上午乘车辗转西安返回汉中,相思的苦和奔波的累,让两人一度苦恼。
银西高铁即将建成通车的消息让两人爱情加速,最终喜结连理。李勇说:“一条银西高铁见证了我们爱情的成长,相信我们未来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银西高铁建设者一路同声高歌
在银西高铁首列的4号车厢,有一群特殊的乘客,身披红围巾,挥舞国旗,情绪激昂,他们对银西高铁有不一样的情感,他们是银西高铁的建设者。“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当这首歌在车厢里响起时,整个车厢100多名银西高铁参建人员大声地高歌,不少人在歌声中落泪。
据介绍,银西高铁的开通,对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他们既是首列银西高铁开通的见证者,更是自己劳动成果的检验者。银西高铁全长617公里,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独立承担了陕西段正线约165公里的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牵引变电、信息客服、配套房屋等四电集成和相关附属工程建设。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银西高铁项目副总工祝鹏介绍说:“我们是2018年4月正式进场,面对站前进度滞后、平行交叉施工和疫情影响等困难,项目部狠抓项目管理,严把工艺质量,优化施工方案,突破疫情封锁,率先实现复工复产,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高效推进。”该项目紧抓信息化建设,利用数字化工地平台,加强项目施工过程管控,实现了施工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项目创新运用电缆沟通风装置、附加线“V”形悬挂、新型内嵌式管帽,延长了电缆使用寿命,解决了沿途地形造成的“风摆”影响,提高了行车安全。
经过全体参建人员的不断努力,确保了银西高铁的如期开通,集团公司在全线获得了开通达标评定A+的成绩。祝鹏说,银西高铁开通之际,单位组织了115名建设者乘坐首趟高铁去银川,大家情绪很激动,因此大家在车上一路高歌。
本报全媒体记者张彦刚
新闻推荐
本报咸阳讯(刘婷记者李小刚)礼泉县烽火镇崖底村老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政策搞起生猪养殖,通过艰辛努力,最终摘...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