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嵕山下庄河村

咸阳日报 2020-12-03 08:18 大字

赵哲

庄河沟位于礼泉县九嵕山下,一条小溪从沟底缓缓流过。沟东是一排排土窑洞,以前住满了人。沟西有堡子城,是解放前为防御土匪强盗而建。沟底现在是一片石榴园。

庄河沟的水来自建陵以北,沿路与一些山泉汇集,最后注入泔河。每到夏季,山洪暴发,洪水像野马,至赵镇尧都村,灌既农田,使这里五谷丰登,所以民间有“良马上粪,尧都插囤”之说。

一九五八年,国家兴修水利,礼泉县组织赵镇、昭陵、烟霞、北屯、四社的精壮劳力,在庄河沟修建蓄水坝。建水坝,需要石头。青年突击队利用人工打眼,炸山取石。时值隆冬,寒风刺骨,崖畔上打眼的锤声在山沟回荡,炸石的炮声震耳欲聋。建坝所需的水泥由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十几名党员,日夜兼程从70里外的咸阳往回运。石灰需要建窖生产,指挥部派人赴外地取经,在最短时间内建成了生产线。

在建设水坝和修建水渠的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坝东设计建了一座退水桥,确保水库了的容量。同时,在坝西北方向设计建设一条横道,雨季可以排洪,旱季下游可通过自流灌既。水坝建成后,坝面还成为连接庄河到公社的通道。

竣工试水那天,九嵕山上空乌云翻滚,下起了滂沱大雨。奔流的洪水不再像以前那样横冲直撞,而是驯服地顺着修好的沟渠缓缓流入田野,流进庄河水库。

庄河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派专人护理水坝、水库,在水坝和水库四周栽上杨柳树,巩固坝身。村上还制定了灌既分配方案,水利工作有章可循,进入良性发展。

上世纪六十年代,久旱无雨,方圆几十里庄稼歉收。庄河村受水利之惠,麦收时节,麦浪滚滚,谷穗压弯了腰。秋天,石榴丰收,玉米棒子咧嘴笑,棉田挂满棉铃,惹得十里八乡羡慕。水利给庄河村带来了幸福,村里的小伙订媳妇都更容易了。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良马沟建起了东风大坝,水源被截流,加之庄河人毁山炸石,之前建的水坝被损坏。庄河村人在党支部带领下,再次艰苦创业,引水上塬。他们还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打了三眼深机井,率先建起水塔,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解决了人畜用水难题。

御石榴是庄河村的主导产业。庄河人利用水利资源,在石榴产业上做文章。村党支部派专人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培训,又把专家请来指导科学种植。经过扩大栽植面积,科学管理,精耕细作,已经把御石榴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绿色产品。

如今的庄河村,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宽阔的街道两旁遍植松柏。观光园里建起了渗灌系统,带动庄河村的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B)(13)

新闻推荐

陕西四个生物质发电项目纳入2020年中央补贴

据发改委网站11月25日消息,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公布了2020年生物质发电中央补贴项目申报结果显示,20个省(区、市)的77个项目...

礼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礼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